第七章 安內攘外(第2/14頁)

史朝義只得再次轉道前往衛州(今河南汲縣),這一次史朝義的運氣還算不錯,當時叛軍的雎陽節度使田承嗣在得知史朝義兵敗到這裏後,急忙領兵四萬前來和史朝義會合,準備共同抵抗仆固懷恩的進攻。但仆固懷恩的情報工作實在出色,他事先已經得知叛軍要會合的消息,所以分兵在半路劫殺田承嗣。結果遭到伏擊的田承嗣由於沒有做足偵查工作,使得他誤以為仆固懷恩分出來的這些人馬是唐軍的主力部隊,田承嗣為了保存實力,二話沒說帶領人馬立即趕往衛州和史朝義會合。

史朝義本以為田承嗣的這四萬人會成為自己救命的稻草,可是唐軍的半路截殺,讓他終於丟掉了幻想,他只能繼續向北逃竄至貝州(今河北清河),與其手下大將薛忠義會合,意圖在那裏布置防線和唐軍決一死戰。

當時仆固懷恩之子仆固玚率領先頭部隊急速追趕到臨清(今河北臨西),距離貝州只有不到二百裏的路程,而在史朝義掌控範圍內的衡水則有三萬人馬駐守。在史朝義看來,如此一路北逃實在有失身份,不過他沒有意識到他的軍事才能和他的老爹史思明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档次上,這才是他節節敗退的根本原因。

所以,別說三萬人馬,就是三十萬人放在史朝義手裏,只要唐軍團結一致也是白搭。

結果,在臨清仆固玚再次運用伏擊戰術打敗了叛軍,而屢敗屢逃的史朝義,也不得不繼續他的北方探險之旅,向莫州(今河北任丘)逃去。

從史朝義最終的整個行程來看,莫州是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總共將近一個月,這期間唐軍的先鋒部隊由於接連長途奔襲,所以行進速度逐漸放緩,而史朝義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加強莫州的城防工事,就在史朝義認真準備一切的時候,一個出乎他意料的因素打亂了他的整個計劃。

準確地說,他被人忽悠了!

平定叛亂

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唐軍的先鋒部隊在仆固玚的帶領下終於追擊到莫州。由於此前史朝義已經在莫州城準備了將近一個月,所以仆固玚並沒有貿然進攻,而是在距離莫州三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意圖尋找有利戰機伺機進攻。

應該說這一個月讓史朝義有了充分的時間對莫州城的城防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史朝義恰恰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人的問題,他自始至終沒有解決好。

關於“人”的問題,倒不是說史朝義手裏缺兵少將,而是他對自己手下將領的心理狀態掌握得很不夠,要知道此時的叛軍經過八年的攻戰殺伐後,已經完全沒有當初安祿山起兵時的浩大聲勢,甚至更沒有史思明掌控時的威武雄姿,有的只是被唐軍接二連三地打敗,史朝義一路被人追著屁股北逃,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有人產生動搖,當時援救過史朝義的田承嗣就有自己的想法。

田承嗣自安祿山在範陽起兵以來,一直指揮叛軍南征北戰,立下不少赫赫戰功,無論是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還是史朝義在時,田承嗣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剛剛起兵造反的那段日子裏,田承嗣對安祿山領導的叛軍深信不疑,但經過八年的時間,叛軍四易其主,直到史朝義逃到莫州,叛軍可以說是耗子下崽——一窩不如一窩。

從史朝義丟掉洛陽並節節敗退開始,田承嗣第一次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了懷疑,叛軍從聲勢浩大到現在的兵敗如山倒,這一切都讓田承嗣本能地產生一種恐懼,田承嗣不是沒腦子的人,面對如此境遇,他開始盤算自己的後路。

從現在的態勢來看,史朝義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但田承嗣現在和史朝義同在莫州,以田承嗣目前的實力是無法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對抗史朝義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開動自己聰明的頭腦,讓史朝義主動離開莫州,然後自己獻城降唐。

“依現在的態勢來看,如果僅憑莫州現有的兵力是難以對抗唐軍的,聖上不如將守衛莫州的重任交給末將,然後您到幽州去征兵,再回來援救莫州。”

當田承嗣向史朝義說這番話的時候,史朝義完全沒有懷疑這個手下的親信將領,他絲毫沒有猶豫就采納了田承嗣的建議,可是在他剛剛離開莫州城後,田承嗣即打開城門向唐軍投降。

當史朝義得到消息後,肺都快氣炸了!

可是他依然不能停止腳步,因為唐軍是絕對不會放過自己的,所以追擊依然繼續,逃跑依然繼續。好在莫州距離範陽並不遠,史朝義堅信只要到了自己的老巢,不怕沒有辦法對付唐軍。

可是事實證明,史朝義對形勢顯然過於樂觀,而當時的情況是叛軍內部想降唐的人不在少數,除了田承嗣之外,範陽節度使李懷仙具有同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