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二皇之死(第3/11頁)

由於李峴的挺身而出,使得李輔國被迫退出了外朝,拱手讓出了幹預司法的權力,而李輔國也開始從先前的找自身原因變成了認為是宰相在掣肘自己,李輔國的性格和人品決定了他不可能甘心失敗,所以他努力在尋找機會,企圖重新奪回對外朝的掌控權。

但他明白,現在必須要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找準機會以圖東山再起,在他看來,只要侍奉好皇帝,不愁沒有機會。

或許是李輔國的收斂與倍加小心,漸漸讓李亨放松了警惕,上元二年(761年)八月,李亨加封李輔國為兵部尚書,關於李亨為什麽會做出這麽個決定,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我認為,可能是因為李亨感覺當時諸鎮的節度使難以駕馭,兵部必須要由自己信得過的人去掌控,選來選去這個人選非有擁立之功的李輔國而不能勝任。

李亨的任命頓時重新點燃了李輔國內心深處的權力欲火,在看到皇帝陛下重新信任自己後,他感覺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先前自己栽在了相權上面,只要自己擁有宰相的權力,那一切都不在話下。

所以,他絲毫沒有猶豫地向李亨提出了進入宰相班子的請求。

然而李亨拒絕了!

李亨拒絕得很直接,但並不生硬,他笑著對李輔國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憑借卿的功勞,什麽官不可以做?但是愛卿在朝廷的威望還不夠啊!”

李輔國聽後默然不語。

皇帝的話很明顯是在告訴李輔國,當宰相是需要駕馭群臣的,李輔國作為一個內侍奴才,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但李輔國並沒有因為皇帝的一句話而放棄努力,他找到時任左仆射的裴冕,希望他能帶頭主動推薦自己。沒想到李亨得到了消息,他擔心一旦大臣們聯名推薦李輔國,自己再想回絕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所以他秘密告訴時任首席宰相的蕭華,讓他阻止群臣上表。

得到皇帝陛下的密令,蕭華立即找到裴冕,問他是不是準備推薦李輔國進入宰相班子,沒想到裴冕表現出了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宣稱沒有這回事兒,而且他告訴蕭華,就算自己的手臂折斷了,也不會推薦一個宦官進入宰相班子。

至此,李輔國的努力付諸東流,當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李亨背後操縱的結果後,他徹底憤怒了。

“奴家在危急之時,果斷擁立他,難道現在就只能這樣嗎?”

李輔國的心中憤憤不平。終於,他開始升騰起一種復仇的願望,從尋找自身原因到認為相權在掣肘自己,再到最終看清事實是皇帝在限制自己時,李輔國終於下定決心,在不遠的將來的他一定會用自己特有的手段,摧毀阻礙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阻礙。

冷落

李輔國在看清不利於自己的真實情況後,內心開始漸漸失衡,皇帝、宰相班子成員和諸多大臣似乎都成為他的眼中釘。在他專權的那段日子裏,他並沒有在乎過誰,就連已經是垂垂老者的太上皇李隆基他也不放在眼裏。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因為李輔國清楚地知道,雖然李亨主動迎回了太上皇李隆基,但內心深處對這個父皇依然深有顧慮。

從成為李亨的內侍直到今天為止,李輔國歷經了李亨最痛苦的那段日子以及後來成為帝王的全部過程,而李亨和李隆基那始終隱藏的矛盾,李輔國更是深刻地洞悉。李隆基從蜀中返回長安的最初兩年半時間裏,李亨對其照顧得還算是比較細致周到,不僅讓先前服侍李隆基的一切人員照舊服侍,而且召回了李隆基頗為喜歡的諸多樂舞歌伎,讓這些人繼續待奉李隆基,好讓他安度晚年。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亨對李隆基那種無微不至的關心漸漸冷淡起來。史書記載是因為李隆基重返長安後,並沒有深刻反思自己先前造成國家動蕩的過失,反而在自己的居住的宮殿內行為有些不檢點。此時叛亂並未平定,李隆基不僅不反思自己的過失,反而行為不端,這讓日夜憂慮平叛之事的李亨實在有些不爽。

在我看來,史料上所說的這個原因,只是其中一個可以擺上桌面的原因,而事實上埋藏在李亨心中的,卻是另外的一種想法。那就是他沒有想到李隆基居然還可以這麽生龍活虎,而李隆基這種精神抖擻的狀態,不經意間讓李亨產生了一絲擔心李隆基會於己不利的憂慮,他唯恐李隆基重新利用其威望,在朝內架空自己。

可是李亨的這種擔心只能埋藏在心中,他不能對外人講自己的憂慮,時間一長李亨的臉上逐漸浮現一絲陰雲,而他的這種變化恰恰被善於揣測人心的李輔國看在眼裏。

李隆基及其身邊人對李輔國沒有什麽好感,不僅因為他出卑賤,更因為馬嵬驛兵變後,李輔國力勸李亨北上靈武以及勸李亨稱帝,從而讓李隆基被迫退位,可在那個特殊時期,李隆基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屈從李亨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