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鏖戰洛陽(第3/10頁)

鐵桶陣!名副其實的鐵桶陣!

在他看來,自己布置的這個防守體系很科學、很合理,李世民是絕對打不透的。事實上,這個布陣是很不合理、很不科學的。

打仗這個行業,講究的是寸土必爭,王世充將所有的寶都壓在了這幾個據點上,而放棄了其他地方,其實是很不高明的。

洛陽屬於四戰之地,不像長安那樣有潼關據險,更不像四川那樣有劍閣可以當關,如果想要守住洛陽就必須擴大防守的面積,從而減輕洛陽的壓力。

當然,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其實,以王世充手中的兵力,足可以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可惜他並沒有這樣做。所以,王世充在不經意間,將戰爭的主動權讓給了李世民。

面對王世充的鐵桶陣,李世民也做出了部署。針對洛陽周圍的形勢,李世民決定采用擠壓式的打法,分五路大軍進逼洛陽。

第一路:部將史萬寶統領兩萬精兵從宜陽方向(今河南宜陽西),攻占龍門(今河南洛陽南),切斷洛陽和襄陽之間的聯系。

第二路:部將劉德威統領兩萬精兵東出太行山,圍攻懷州,切斷洛陽與虎牢關地帶的聯系。

第三路:部將王君廓統領兩萬精兵,進攻洛口倉,切斷洛口倉到洛陽之間的糧道。

第四路:部將黃君漢統領兩萬精兵,向南進攻回洛倉(今河南孟津縣東),切斷洛陽與回洛倉之間的糧道。

當然,第五路大軍就由李世民自己統率,死死地咬住身在洛陽城的王世充本部。

可以說,李世民為了拿下洛陽,特意用五路大軍編制了一張網。李世民的意圖很明顯,用這張網死死地罩住王世充,讓他動彈不得。現在網已張好,開始捕魚!

這五路大軍雖說各有各的任務,但是最關鍵的兩路軍其實是王君廓和黃君漢這兩路。

洛陽城的主要糧食供應基地是洛口倉和回洛倉,切斷這兩個地方前往洛陽的糧道,那洛陽城裏的人就得勒緊褲腰帶了。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更何況打仗這差事,比一般的工作更加消耗體力,沒有飯吃,那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洛陽的形勢,其實是很不妙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王世充越來越感覺到洛陽似乎並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麽穩固,讓人家斷了兩個糧道,這個問題很是令王世充頭痛。說一千道一萬,誰讓你當初放棄這麽一大片土地,讓李世民撒了歡地折騰。

命運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時候機會一旦錯過,就永遠不會再來。

心存幻想

缺糧的日子是十分難受的。

即使意志再堅定,也架不住肚子咕咕地叫。於是洛陽周圍,曾經依附於王世充的一些郡縣開始紛紛倒戈,投降了唐朝。洛陽逐漸地變成了一座孤城。

王世充本以為李世民會率領主力大軍,直搗洛陽城下,然後開始一場攻城戰,如果這樣,即使洛陽是座孤城,但是憑借洛陽城堅固的防守,也完全可以抵禦唐軍,然後等唐軍疲憊時,再搞個突然襲擊,到時大獲全勝。

可惜,這一切都是假設。

事實告訴我們,過分依賴主觀意識的判斷,其實往往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李世民不僅沒有率大軍攻洛陽,反而在洛陽北邊的北邙山安營紮寨,準備要打一場持久戰。

既來之,則安之。王世充我會陪你玩到底。

這一下,王世充傻了眼。他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居然來了個“坐地泡”。最關鍵的是,李世民耗得起,王世充耗不起。

長安方面可以源源不斷地給李世民運送糧食,而自己卻完全做不到這一點,王世充甚至後悔當初自己怎麽會占了洛陽這個倒黴地方。面對如此現狀,王世充也只能是一聲嘆息,此時他既沒有決戰的勇氣,也沒有守住洛陽的信心。

但王世充能夠占據洛陽,成為一方霸主,依靠的絕不僅僅是運氣,事實上,在如此困難的局面下,王世充還是想出了一個保住洛陽的方法。至少在他看來,這個辦法是可行的。

什麽辦法?求和。

八月十日,在撐了將近一個月後,王世充終於坐不住了,他決定主動出擊。當然這次出擊,並不是準備和李世民進行決戰,而是談判求和。

王世充列陣於洛陽城西北的青陽宮,這裏和李世民駐紮的北邙山,僅有一河之隔,在這裏他準備好好地做一下李世民同志的思想工作。

“秦王殿下!隋朝已經滅亡了,李唐占據關中,我占據洛陽,我並沒有向西侵略唐朝,現在秦王殿下率領大軍來到洛陽,是什麽用意?”在我看來,這是純粹的廢話。先前兩家在局部戰場的摩擦,難道是在進行訪問交流?

李世民的回答很簡單:“現在所有的人都敬仰我大唐,唯有你不把大唐放在眼裏,所以我才率領大軍前來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