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鏖戰洛陽(第2/10頁)

許多人就此開始變換了一種對抗方式,由先前的叛逃變成了消極怠工。防線總是從內部開始崩潰的。如此內政,如果不招來外敵,那老天爺實在太不開眼。

很快,外敵出現了。這個外敵的名字叫做———李唐王朝。

遭遇戰

武德三年(620)七月,僅僅休息了兩個月後,秦王李世民就再次披掛上陣。

前方目標:洛陽。

如果說平定薛舉是穩定唐朝的後方,平定劉武周是為了收復山西,那麽洛陽一戰,將是李唐王朝能否最終統一天下的關鍵一戰。此戰的意義不言自明,勝者很可能會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當時的各種割據勢力而統一中國,敗者也許最多只能跑到山溝裏打打遊擊了。

鑒於此戰的重要性,李淵特命李世民帶領七大行軍總管,二十五位得力幹將,共計十余萬人東出潼關,直奔洛陽。

這是一場王者與梟雄之間的戰爭。洛陽,注定要成為一個生死場。

但是令李世民和王世充意想不到的是,雙方首次碰面居然不是在洛陽,而是在一個很小的地方———慈澗(今洛陽市西)。

慈澗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地方,但卻是東都洛陽西部的一個重要據點,李世民和王世充在這裏碰面,還要得益於王世充的沖冠一怒。

在前邊我說過,李世民出征之前,雙方就已經開始了一些武裝沖突,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羅士信攻占慈澗。

羅士信本是王世充的手下,但是這位仁兄深受相保制度之害,所以投降了唐朝。由於他熟悉洛陽周圍的地理環境,所以李淵讓他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到洛陽的周圍去打遊擊。

對於羅士信這個對手,王世充最初並沒有在意,但是羅士信同志繼承了“破壞之王”的光榮傳統,在洛陽周圍拼命地搞破壞,先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潛入洛陽外城的清化街,一把火把那裏燒得一塌糊塗;然後攻占了青城堡(今洛陽西北),最後把慈澗圍個水泄不通。

王世充派太子王玄應前去救援,沒想到被羅士信一通猛打,大敗而歸。王玄應的大敗,讓王世充忽然覺得羅士信似乎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簡單。這麽長時間以來,羅士信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一個勁地折騰,而且折騰得有模有樣,令王世充很是氣憤。

影響大大的壞啦!如果不徹底地剿滅這夥人,也許明天我的洛陽宮殿也會被他燒成灰。於是王世充決定親自帶領三萬精兵,去會會這個曾經的老部下。王世充本來想去慈澗打狗,沒想到這一次居然碰到了狗的主人。

當李世民即將到達慈澗時,忽然探聽到洛陽方面有一股部隊正在向慈澗趕來,直覺告訴他這股部隊來者不善,如果冒進的話,可能會有遭到伏擊的危險。於是他命令大軍暫時停止前進,原地待命。

我們的李世民同志向來有個愛好,那就是喜歡做兼職工作,這一次他除了擔任主帥之外,還兼職做了一把偵察敵情工作。主帥兼偵察兵,這是個很有趣的職務,同時也是個很危險的職務。偵察工作畢竟不是李世民的本職工作,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做得了主帥,未必能做偵察,所以李世民的偵察工作做得並不理想。

準確地說,是不及格。因為在他開展偵察敵情工作的時候,有一個人發現了他。這個人就是單雄信。單雄信的身份是猛將,他還有個特殊的身份———王世充的部將。

啥也別說了,開打!

在李世民的一生中,有很多次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中,這一仗算是其中的一次。毫不誇張地說,李世民差一點喪命,之所以最後能夠安全地逃回來,是因為他用弓箭殺出了一條血路。

這場遭遇戰令李世民很是狼狽,但是不管怎樣,總算是逃了回來。

不要認為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一生都在榮華富貴中度過,事實上正是因為李世民有了這些經歷,才為他日後創立偉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不經歷風雨,怎麽能見彩虹?何況是經歷了生與死的搏殺!

王世充雖然在這場遭遇戰中占得先機,但他並不是白癡,他當然明白,李世民手中的十萬大軍絕不是來洛陽旅遊的。

三萬PK十萬,基本等於自殺。

李世民!我在洛陽等著你。有種的!你就放馬過來。

部署

洛陽周圍的幾個據點都屬於易守難攻的類型。王世充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只要守住這幾個據點,拖住李世民的大軍,勝利的天平就會向自己傾斜。因此,王世充擺出了一副防守的架勢,而且將防守據點的任務全部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魏王王弘烈守襄陽(今湖北襄樊);荊王王行本守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宋王王泰守懷州(今河南沁陽);王世充本人和其他幾個兒子則在洛陽城外圍布置了重兵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