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八國聯軍在京津的暴行(第6/6頁)

於是俄國人需要的只是“變戰為和”,八國聯軍不再侵占大清的領土,不再繼續“瓜分”清國,反正他們自己已經“瓜分”完畢拿下東北了,只要盡快促成大清與八國的“議和”,別的國家就沒有再起波瀾的機會,他們就可以保住在東北的利益,同時也可以在政治上拉攏住慈禧逃亡小朝廷,一舉數得啊。

從1900年9月29日起,俄軍就開始在八國聯軍中“帶頭”將大部分兵力撤出北京,並且開始在德國的強烈反對下積極促成李鴻章與八國的“議和”,他們竟然沒有等到當時的瓦德西到北京上任,也沒有理會當時血沖腦門的德國人希望打到西安的要求。俄國本來是德、法的“盟友”(1895年“三國同盟”曾經逼迫日本吐出了旅順、大連),而在實際的國家利益面前,老毛子連“盟友”的台也給拆了,德國人就此給老毛子記上了一筆。

緊接著,1900年10月,美軍也開始陸續撤出北京,他們也沒有等到瓦德西到北京。作為即將取代英國成為世界老大的國家,美國人的發財方式早就不再是占據殖民地了,他們對“瓜分”清國也是不感興趣的。看見俄國人撤,美軍只留了一千多人留守北京,其余軍隊撤回菲律賓和本土。

日軍本來是英國的雇傭兵,是拿錢來打仗的,對於“瓜分”清國,他們的想法和甲午戰爭期間差不多:目前的日本無法吞下清國,只能在保證日本“利益線”(南面的台灣以及北面的朝鮮)的基礎上,從清國撈取盡量多的銀子,等日本變得更加強大之後再打清國其他地方的主意。於是,在瓦德西到來之前,日軍也跟在屁股後面開始撤出北京。

其他國家對“瓜分”不太積極,德法聯軍又在娘子關戰鬥中得到了“血的教訓”,一個“基本的共識”在這八強中達成了:戰爭要適可而止,停止“瓜分”清國,停止滅亡慈禧逃亡小朝廷,清國的賠償要用貨幣而不是領土支付!

李鴻章已經開始從廣州啟程,去簽署他這一生最後一個留在和約上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