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八國聯軍在京津的暴行

瘋狂的洗劫

在天津,八國聯軍將天津城墻拆除,建於明永樂年間、有500年歷史的天津古城墻從此不復存在,天津也成為了大清第一座拆除城墻的城市。自天津之後,漢口、上海、廣州、長沙等城市紛紛仿效,一場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拆墻運動正式開始。幾千年以來,各城都只有拼命加修城墻、加高城墻的,天津拉開了千年的大變局。

八國聯軍不止是要拆城墻的,他們重點要拆的是更加直接的軍事設施,從山海關、大沽到天津的大片軍營以及20多座炮台,全部被炸掉拆除。拆這些設施比較費力,八國後來向大清索要了17.7萬美元的“破壞費”。

除了城墻和炮台,八國聯軍最為恐懼的是團民(清軍已經跑了)。於是,他們在天津及其周邊開始了“清剿”活動,天津獨流、新河、塘沽的街道幾乎全部被燒毀,多年以後這些地區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塘沽一掃光,新河半拉子莊。”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況。

百姓們不能再穿紅衣服了,八國聯軍只要發現穿紅衣服的人一律殺掉,連天津城裏有一對正在辦結婚喜事的新郎新娘都被槍殺。而人們在街上不能彼此作揖,這本來是一種中華傳統習俗,但神經過敏的八國聯軍把它當作了義和團練功的一種儀式,凡是見到街上有作揖的人,立刻出動士兵“圍捕”,即使能證明自己的清白,也要交一筆罰款才能放走。所以1900年的天津流傳一句順口溜:大年初一別作揖,一碰碰見法蘭西,洋錢罰了兩塊一,你說點兒低不點兒低。

在消除了安全方面的威脅之後,八國聯軍立即開始了一項夢寐以求的工作——發財。當然,搶劫主要集中在財富之地北京。

除了皇宮,能公開去哄搶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三海”,這裏有自乾隆年代以來數以千計的珍寶、金石碑冊和書畫。英軍和法軍搶北海,德軍搶中海,包括紫光閣等各處,日俄軍合搶南海。天壇已經被英軍事先占領,那裏的財寶和文物自然就是他們的了。俄軍搶先一步來到了頤和園,將頤和園裏的物品用馬車隊浩浩蕩蕩地拉了3天,光是從馬車上顛落下來的財物,就讓跟在後面的人們撿到手軟。

除了這些皇家園林,接下來就是社稷壇以及皇家寺廟,各種各樣的祭件、佛像被搬走了,更厲害的是法軍,他們還在清西陵搶了一把。

然後是政府衙門,北京各衙門損失庫銀6000萬兩以上,日軍搶走了一半,他們比其他各軍都聰明,第一個到達戶部庫房,搬走了約300萬兩左右的現銀以及無數綾羅綢緞。搬完銀子,又去皇倉運米,最後運走約32萬石左右的大米。其他部門中,如翰林院4.6萬冊古籍——包括《永樂大典》607冊被搶走,正陽門古觀象台上10件精美的青銅天文儀器被法軍和德軍一件件拆下運走(後歸還),就連光祿寺(主要管理宮廷筵席的機構)裏吃飯用的金銀碗筷都不知道被哪支軍隊給拿走了。

接下來被搶的是王公大臣的宅子,法軍從被殺的戶部滿尚書立山家搜出價值約300萬兩白銀以上的文物古董,運走;1891年去世的前軍機大臣寶鋆的家裏,被日軍從水井裏撈出了30萬兩現銀,運走;首席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家裏被搜出200萬兩現銀,還有數不清的古玩珍寶,運走,最後用大車拉了7天。

再接下來是錢莊、當鋪、各色商號等有值錢家夥的地方。在大柵欄大火中遭受打擊不久的“四恒”錢莊再次被搶光。而北京城裏其他近300家錢莊也難逃被搶劫的命運,不得不關門破產,北京的錢莊業遭受空前打擊,清國的金融中心開始由北京移往上海。

最後尋常百姓家也是難逃厄運的,他們遭受的財產損失無法統計,英屬軍中的印度兵搶紅了眼,他們連洋人“保護”的教民也沒有放過,見女教民頭上一小銀簪亦搶之([英]普特南・威爾:《庚子使館被圍記》)。

在內城西四到東四,前門到虎坊橋,形成了一個文物大賣場,很多人瞬間變成了文物販子,出手兌現,賣的人太多,就形成了買方市場。史料記載,這裏的文物不是論件賣,而是論筐賣,一冊《永樂大典》還不到一吊錢,如果你扔下一兩銀子,就能換來一筐文物,連筐都歸你了。更多的文物後來出現在大英博物館、法蘭西博物館以及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內。

參與搶劫的除了八國聯軍官兵,還有公使、公使秘書及使館其他工作人員、傳教士、商人、外媒駐北京記者,以及在傳教士“上帝助自助者”口號鼓舞下也加入搶劫隊伍的部分清國教民。

1901年9月,康戈爾的秘書回美國時,他所攜帶的“個人收藏”塞滿了幾個火車皮,其中的一部分捐給了美國政府,然後成功地躍升為美國駐古巴公使,就連使館區內北京飯店的老板瑞士人沙莫也發了大財。很多的洋人都住在北京飯店裏,這裏成為了第二個文物交易市場,沙莫自然也要趁機再大發一筆。190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座三層復式海景別墅出現了,別墅主人沙莫在客廳裏擺放著的是大清皇帝乾隆使用過的屏風,臥室裏掛著的是慈禧曾經使用過的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