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租界之戰:裕祿的一場政治表演(第2/7頁)

由於軍報的接收方是總督府,好吧,我們也只能相信裕祿說的是事實,但現在已經接到照會了,按常理,裕祿仍然需要向大沽口派援軍——紫竹林租界裏雖然還有2500名八國聯軍,但天津的兵力是他們的3倍啊,租界聯軍又沒有出動,你不把天津的軍隊調去支援大沽口幹什麽呢?

而接下來的一幕出乎所有人意料了:在細細考慮之後,裕祿不僅沒有向大沽口派出一名援軍,甚至連一名了解情況的偵察兵也沒有派出!似乎要將對大沽口的“不聞不問”進行到底。

應該說,裕祿這種反常的決定,跟多年來清廷中一種很普遍的軍事思想是有關的,那就是——重陸防,輕海防。大臣們似乎認為,海疆總是守不住的,只有“馬上”的打仗,才是真正的打仗。所以鴉片戰爭60年以來,大臣們頭腦裏還沒有“走向海洋”,朝廷也還沒有“走向海洋”。

在裕祿看來,總督府所在的天津就是重心,而大沽口只是一個要塞,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撤,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保”天津(“力顧津郡”)。

而在裕祿更深層次的考慮裏,對大沽口的“不聞不問”,也恰恰才能掩蓋他的失責,保住頂戴!竟然有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不著急,我們先來繼續了解天津方面的情況。

沒有向大沽口派援軍,此時的裕祿最緊張的就是租界聯軍會不會突然進犯天津,他希望將最多的兵力留在天津,就可以“威懾”租界聯軍不敢貿然出擊。然而真是怕什麽就來什麽——租界聯軍並沒有被天津的“重兵”給嚇到,17日上午,在大沽口炮台已經被攻占的消息正式傳到租界後,他們立即開始準備主動出擊!

6月17日下午2時左右(請大家記住這個時間),搶在清軍行動之前,租界聯軍迅速行動,以租界聯軍裏的英、德、意、奧兵為主,總人數100人左右(有的史料記載為90余人,有的記載為170余人),偷襲租界對岸的一所著名的軍校——天津武備學堂。

聯軍之所以不放過這所軍校,因為它不是一所普通的軍校,校園裏還有一座彈藥庫,儲藏著大量的槍支彈藥。幾天前,為了安全起見,學校已經放假了,但仍然有90名學生勇敢地留下來保衛校園,他們並不知道危險已經臨近。

偷襲小分隊接近校園,終於被警戒的學生發現了,學生軍迅速拿起準備好的武器,跑進教室,拉下窗簾,躲在黑暗處向外射擊!聯軍竟然被打退。但他們隨即推出重型武器——大炮。大炮朝著校園猛轟,在炮火的掩護下,聯軍重新發起了沖鋒,這一次他們終於沖進了校園內,而英勇的學生也毫不畏懼,他們和洋人拼起了刺刀!

進攻竟然又一次被打退了。

聯軍終於惱怒了,他們原本以為對付一群學生軍是很容易的,校園裏的彈藥庫只等著他們去占領,沒想到卻要大費周章,一個歹毒的計劃形成了:放火燒。

他們退出校園,包圍校舍,然後在四周放火!學生軍被困在火中,而校門已經被火力封鎖,此時,大火燒到了彈藥庫,開始猛烈爆炸!

等到附近的直隸淮軍趕過來時,他們被眼前慘烈的一幕驚呆了:校園被夷為平地,90名學生無一生還,廢墟上只能夠找到少量的殘肢斷體,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已經在大火和劇烈爆炸中化為了灰燼。

天津武備學堂是當年李鴻章創建的,主要為淮軍培養基層指揮官,直隸淮軍中的很多人也是畢業於這所學校,看到學弟們這慘不忍睹的一幕,他們立即找到了裕祿,要求立即開戰,進攻租界!

此時的裕祿才知道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原以為把軍隊都留在天津,就能“保”天津平安,沒想到租界聯軍卻很快給了他致命一擊。裕祿其實並不知道的是,即使是出於“保天津”的目的,他也應該在接到“照會”後第一時間派大軍增援大沽口!

租界聯軍之所以敢離開租界主動攻擊,正是因為他們得知大沽口炮台已經被占據了,大沽口方面很快就會向他們增援。所以他們才敢以絕對的劣勢(這種劣勢不僅是兵力對比,還有租界孤懸於天津)去冒險,這和當初“使館衛隊”得知西摩爾大軍很快要進城,就主動開始“獵取拳民行動”是一樣的道理。

也就是說,在大沽口炮台被攻占之前,天津城絕對安全。而一旦炮台被攻占,天津真正的危險就來了。裕祿更加不會知道,在大沽口炮台被攻占之前,當他十分恐懼租界聯軍會不會貿然進犯天津時,反而是租界聯軍更加會恐懼他裕祿會不會向他們進攻,會不會把他們殲滅,或者挾持為人質——這正是當時租界裏的領事極力反對大沽口聯軍進攻炮台所擔憂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