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自救變法在百日內無疾而終(第3/16頁)

光緒對於開設懋勤殿和聘請伊藤博文都十分有興趣。開懋勤殿可以繼續推進官制改革,而聘請伊藤博文,對光緒來說似乎也是沒辦法:一場他親自發動的變法,本國人不支持,請不動本國人,就只有去請曾經的仇敵日本人吧。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能讓伊藤博文參與,等於取得了日本和英國的強力支持,對自己和對變法都十分有利!

只可惜慈禧比他更精,正是伊藤博文的原因讓慈禧嚴厲地拒絕了光緒開懋勤殿的請求。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知道了,光緒皇帝受了一點打擊,寫密詔給楊銳,接受楊銳的建議,第二次命令康有為離開北京。而老康他們按原計劃實行圍園殺後,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直到袁世凱進宮請訓完成。

而在這些天裏,拿伊藤博文來炒作變法的氣氛更加狂熱,馬上就有人上奏稱僅僅聘請伊藤博文為顧問是不夠的,應該讓他擔任“相”(國務院總理),然後再有人認為這還不夠,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國際友人的作用,清、日兩國,或者幹脆清、日、英、美四國應該成為一個“合邦”,大家結成同盟,親如一家,那些外國人也就會真心出力,事情也就好辦了。

這些消息嚴重地震動了頤和園裏的慈禧,她感到了一種從來沒有的恐懼!

慈禧的恐懼

在慈禧看來,伊藤博文不過是一個探路者,如果變法派和皇帝認為日、英兩國真心來幫助清國搞變法,或者真的會與清國結成盟國,那真是太天真了。與俄國結成同盟《密約》的合同就擺在她的床邊,沒有人比慈禧更清楚,跟這些列強的“合邦”或者同盟,實際上只是會讓朝廷接受別的國家的控制,與俄國結盟就是最好的例子。日、英兩國只不過也想和俄國一樣,試圖來滲透勢力,撈點好處,甚至控制朝廷。

如果光緒真的采納這些人的建議,朝廷的外交政策就要做出重大調整,慈禧將不得不承受來自俄國方面的巨大壓力,但這還不是她最恐懼的。

她最恐懼的是:至少目前為止,日、英兩國的勢力並不支持她。這跟俄國很不一樣。

對於慈禧她老人家來說,只要有一支還聽她話的軍隊在,國內的人包括皇上再怎麽玩,她都還有信心掌控,所以她基本可以在朝廷一手遮天,指東打東,指西打西。變法期間看似光緒當家了,實際上光緒如果采取什麽慈禧不能容忍的新政,任用不能容忍的大臣,她發句話即可,光緒就得馬上去辦——就連翁同龢這樣的軍機大臣,都是她下一道懿旨就給免職了,但慈禧也有她害怕的東西。

她唯一懼怕的就是外國人。“只要不涉及洋人,就沒有我辦不成的事!”這是老人家的公開名言。

如果說之前的權鬥,不論如何你死我活,都還是窩裏鬥,慈禧對掌控局面還有很強的自信,那麽,她現在很是擔心一個她搞不定的外國勢力的介入將是對她權力安全的極大挑戰,她只能認為到那時自己對朝廷的控制也就到頭了——搞不定的外國勢力會搞掉她至高無上的皇權。

這是她真正驚恐的地方。

甚至問題的嚴重性不止如此。在心腹奕劻等人看來,這還將是一場“和平演變”,一旦按明治維新的模式走君主立憲,朝廷權力無疑會被轉移到新興的漢人手中,而那些人只是一些不負責任的政治煽動家,比如老康。到那時,連光緒皇帝也會被架空,列祖列宗的江山就要變色,朝廷就要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與改朝換代已經沒有兩樣了!

是啊,這個問題慈禧也不得不考慮。變法的初衷之一是抓緊皇權,而不是要丟掉皇位!

一直以來,慈禧對變法有一定程度的支持,這種支持是建立在她認為還能對朝政控制——大權還在她之手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列祖列宗的江山不變色——還是愛新覺羅家天下的基礎之上的。而光緒這小子玩著玩著,似乎也把自己給玩進去了,難道他忘了他還是愛新覺羅的子孫?

就算站在變法的角度,朝廷需要伊藤博文這樣的人,但不需要伊藤博文本人。

“我必須要去管一下了。”慈禧對自己說。

而頤和園裏就已經是一片熱鬧。當變法派們利用伊藤博文狂熱地制造輿論之時,意識到權力危險的王爺們和大臣們紛紛湧入頤和園,他們開始反擊,上奏折的上奏折,哭訴的哭訴,中心意思只有一個:太後您老人家不出山已經不行了。

李鴻章的反擊

首先做出反擊的是李鴻章。與俄國的《密約》是他親自簽的,一旦朝廷轉向日、英,他不僅將徹底遭到排擠,從此靠邊站,而且還將遭到調查和清算。

替李鴻章出面的,是一個叫楊崇伊的人,這個人不僅是朝廷禦史,還是李鴻章兒子的親家,他給慈禧上了一道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