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本間諜的結論:大清全民腐敗!(第6/7頁)

朝廷實行的征稅政策是任務制的,在每一個年度,各省必須完成一定數額的稅收,而地方官在完成這個任務後,就開始了巧立各種名目向民間亂收費,這些錢自然就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因此,清國的老百姓雖然明明多交了稅,多創造了財富,國家卻沒有得到什麽好處,富裕起來的只是各級官員,在“官富”之後,他們結成強大的利益集團,對影響他們進一步發財的政策進行明違暗抗。

利益集團最終給朝廷的統治帶來了巨大的損傷。宗方小太郎總結道:清國的政局表面上皇權一統,實際上卻是政令無法出皇宮,統治者高高在上,與人民卻是“上下隔閡”,“朝廷即使想施行仁政,美意也不能貫徹至民間”。不僅美意無法到達,相反,由於在各地金錢可以買通法律,受到盤剝的普通百姓即使想申訴也無路申,民怨積壓很深。

久而久之,清國社會出現了全民腐敗成風的現象。這幾乎是所有在清國的外國人的共識,當時的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寫給美國總統的密信中就說,清國朝廷幾乎已經到了“無官不貪、無事不賄、上下相欺、官民互騙的地步”。宗方小太郎認為這比朝廷政策失誤還更可怕,政策失誤尚且可以扭轉過來,而全民腐敗必使國家元氣喪亡消盡——

“國家是人民的集合體,人民是國家組織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敗,國家豈能獨強?”

而清國雖然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薄弱、民心渙散,卻又在“虛張聲勢”。宗方小太郎認為,清國絕對不能稱為“真正的強國”,因為這個國家的聖人孟子早就說過——“上下交征利,則國危!”

“根據鄙見,我日本人多數對清國過於重視,徒然在兵器、軍艦、財力、兵數等之統計比較上斷定成敗,而不知在精神上早已制其全勝矣,即使清日不戰,早則10年,遲則30年,清國必將支離破碎呈現一大變化!”

與宗方小太郎持有相同看法的,還有間諜大師荒尾精。

在《復命書》中荒尾精寫道:“清國上下腐敗已達極點,綱紀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業殆盡傾頹。清日兩國唇齒相依,在列強虎視眈眈下,若萬一清國成為他國蠶食對象,我國命運亦不可料。因此,清國之憂即日本之憂也,莫如為使歐洲不致侵入,我國先主動制定統轄清國之方略,先發制人征服這個腐朽的政府,改造清國,才能團結中華對抗西方。”

在這兩位深刻了解清國國情的間諜看來,清國朝廷已經完全無法承擔起代表“中華”的先進性。雖然他們曾經是先進的,戰勝了腐朽沒落的明王朝,政治一度清明,老百姓安居樂業,但現在他們同樣腐壞了。清國朝廷自稱繼承中華衣缽,卻在所謂的“康乾盛世”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剿滅殆盡(文字獄),清朝的特權階層腐朽墮落,全社會風氣腐敗,道德淪喪,全民無節操無骨氣。“上天厭其德,下民倦其治,將卒離心,不肯致心”——如此腐壞墮落的朝廷,還好意思說代表輝煌的“中華”?必須由日本來代表!

在這一時期,日本間諜的報告書和政府文獻中,他們對日本的稱呼就是“中華”“神州”或者“天朝”。而荒尾精在漢口樂善堂的“黨章”規定:先征服清國,再結合清日兩國力量,實現黃種人的崛起,去對抗西方白種人的侵淩——“吾輩同志之目的,為了全人類首先必須改造清國,清國政府已經腐敗,故我同志要協助漢民族之革命運動,使之成功,最遲於10年內改造清國,以期實現中日提攜。”

這就是荒尾精為什麽列出那些“統戰”對象的條件。我們也一定還記得日軍攻占安東後張貼的《告十八行省豪傑書》,它正是由宗方小太郎親自起草的,目的也是一樣,日本去“統戰”這些“君子豪傑”,號召他們起來革命,推翻腐朽的清廷,一起去“驅除韃虜,改造清國,恢復中華”。

間諜們的這些觀點深刻地影響了日本軍部和政府,在十年以後,以孫文為首的一群流亡海外的清國革命者得到了日本人的幫助,成立反清的革命同盟組織,他們的故事我們以後再講了。而間諜們對清國朝廷和社會的深刻認識,也給他們以及日本軍人帶來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在日本人看來,他們入侵清國,是在拯救這個國家,他們不是在制造罪惡,而是解救清國人民——誰叫你們的政府不行?

如果我們不能了解這點,就無法理解戰場上的日本軍人為何從來不要命,“死忠”於他們的職責,也無法真正理解為何一直受到譴責的“強盜的邏輯”和侵略獸行,在日軍中卻有如此廣闊的市場。

是的,面對一個腐朽的、已經落後於它的人民的清政府,日本人反而可以自認為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