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本間諜的結論:大清全民腐敗!(第5/7頁)

石川武一從18歲開始就來到清國從事間諜工作了,出於間諜工作的需要,他刻苦學習語言,掌握多門外語,除了華語,還能流利地說英、德、法三國語言,關文炳將他派往天津,專門負責收集來自李鴻章直隸總督衙門的情報。

石川武一很快盯上了天津軍械局書辦劉棻,用一名日本妓女將此人成功色誘,為了泡妞的方便,劉棻讓石川武一住進了自己的家裏,兩人結為“兄弟”。1894年7月,當李鴻章計劃租用“高升號”等艦船向牙山灣運送援軍和武器時,這個情報被石川武一從劉棻處成功截取。

從牙山灣到大東溝,清國兩次海上運兵,都遭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截殺,這就是謎底。那時候沒有軍事衛星,而這些潛伏的間諜,就是日軍的衛星。

而在這之前,已經有一個級別非常高的軍人覺得只在國內聽取情報不過癮,在1892年日本對清國戰爭的各項準備基本完成後,他決定親自前往清國走上一趟,過過當間諜的癮,同時也親自核實收到的各類情報。

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陸軍中將、參謀本部副總參謀長——川上操六。

日軍副總參謀長親自潛伏

1893年,川上操六來到朝鮮,偵察了仁川、漢城,然後從仁川乘船到煙台,再到直隸總督衙門所在地天津,在這裏,他住了下來。

在天津的川上操六密令日本駐北京公使館召集潛伏在華北地區的所有日本間諜人員分為兩組:一組從山海關陸路徒步走到天津,沿途核實清國陸路軍營、炮台、道路情報;另一組走海上,從塘沽乘帆船沿海岸線一路北上,沿途核實清國海防情況,並為日本艦隊尋找一個可以直攻北京的登陸點。船上的這些人每天只能航行幾海裏,因為每發現一個可能的登陸點,他們都要下水去摸,記錄海底是泥沙還是巖石,有沒有暗礁。

這項工作進行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期間,川上操六自己也沒有閑著,他摸進了天津機器制造局、天津武備學堂刺探情報,還爬上了北塘炮台,查看炮台狀況,北塘炮兵甚至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做軍事演習。

在核實了所有的情報和過完做間諜的癮後,川上操六安全地回國了。一名副部長級別的軍官在眼皮底下潛伏了一個月,李鴻章沒有絲毫的察覺,清國其他政府部門也沒有絲毫察覺,當清國朝廷高調地說要防備日本的時候,日本人並沒有言語上的回應,卻開始了暗中的潛伏!

清國之敗,敗於全民腐敗

清日戰爭中日本間諜的故事基本講完了,其實精彩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戰前日本早已經截取了清國駐日本公使館電報密碼,總理衙門和公使館之間的往來密電全部被日方破譯,使得清國在戰前的外交斡旋上極為被動。日軍獲得密碼的方式可以用我們現在熟悉的一個詞來概括——釣魚法。

日本外交部先用完整的中文向清國駐日本公使館提交外交文件,使館工作人員正好覺得這很省事——如果是日文還要翻譯,於是他們把這個文本用密碼向總理衙門發出,而日軍用預留的中文底稿一比對,密碼就這樣被破譯了。

真是防不勝防啊。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只要他們處心積慮,這是很可怕的。

而接下來要講述的,是揭開之前那個問題的謎底了:除了軍事方面的原因,清國為何會如此潰敗?

日本人早已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正是因為有這份答案,日軍才敢以八萬兵力去賭清國的百萬之軍,不顧一切地發動戰爭,不顧一切地要打進北京!

回到日本的宗方小太郎在接受睦仁的接見後,他找了一個安靜的住所,開始整理他在清國潛伏10年的情報,他把這些情報寫成了兩份總結性的報告。

在第一份總結性報告中,宗方小太郎強烈反對當時歐洲人正在鼓吹的“清國威脅論”,雖然清日戰爭剛剛打響,但他預言清國一定會失敗:“天朝(指日本)加兵之日,亦是勝利即來之時”。

原因是:“大清之敗,乃敗於全民腐敗,而非一人之過。”

宗方小太郎分析,洋務運動後,清國雖然在表面上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但“腐朽的風氣源自明末”,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所追求不過金錢、享受之事。在此風氣之下,每個原本有良知的人都是可能的腐敗者。“觀察一個國家也和觀察人一樣,應當先‘洞察其心腹’,然後再‘及其形體’。”而清國的問題正是“人心腐敗已達極點”。

1893年,清國政府公布的全年財政收入約為白銀8300萬兩左右,根據實地調查,宗方小太郎對這個數字持有強烈的質疑,因為調查的結果是:清國老百姓實際繳納的數額是這個數字的至少四倍以上!也就是說,還有巨額的稅收被地方官和各種利益團體貪汙截流了,那些數目巨大的大頭一分錢也沒有入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