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戰爆發:世界第六大艦隊屢犯低級錯誤(第4/12頁)

三艘軍艦在艦首各自安上了一門口徑達320毫米的巨大主炮,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定遠和鎮遠305毫米的口徑。很顯然,日本人對這種大炮寄予厚望,一旦發生海戰,希望用它來擊穿定遠、鎮遠的艦體。

既然攻擊武器如此厲害,想必防衛裝置也很強了?錯。由於成本問題,日本軍艦就像他們的車一樣——鋼板很薄。

這三艘軍艦各自的重量(排水量)只有定遠、鎮遠的一半多(4278噸)。

在海戰時,這就像一個拖著一把大刀,自己卻沒有穿任何盔甲的人走向戰場。日本人需要的是賭!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只要能擊敗你,大家同歸於盡!

三艘軍艦是以日本最著名的三處景觀(松島、嚴島神社、天橋立)命名的,分別叫——松島號、嚴島號和橋立號,合稱為“三景艦”。而松島是聯合艦隊的旗艦,伊東佑亨的座駕!

除了“三景艦”,聯合艦隊主力隊還有五艘戰艦,它們的重量都沒有超過4200噸(鋼板薄),需要特別介紹的是其中的一位成員——西京丸號。

在日本的郵政系統中,有一艘很大的木船,用來運送信件和麻袋。由於船很大,被海軍部看上了,船上刷了刷漆,好歹安上去一門炮,就這樣成為了聯合艦隊主力隊的一員,它其實還是一條木船,連日軍私下裏都叫它——偽裝巡洋艦。

西京丸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上面有一位特別的人物坐鎮,這個人物我們以後介紹。

除了主力隊,聯合艦隊還有先鋒隊。由於在牙山灣海戰中表現出色,現在它又增加了一艘航速很快的高千穗號(與浪速號同級別),這樣先鋒隊就變成了四艘戰艦。加上主力隊的八艘,聯合艦隊總共出戰軍艦為12艘。

現在,我們需要對雙方的出場陣容做一個對比了。為了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晰,我們需要先熟悉一個公式:A=北洋艦隊,B=聯合艦隊。

對比——

A:出戰軍艦,12艘(另有魚雷艇參戰);B:出戰軍艦,12艘(無魚雷艇參戰)。

A:軍艦總重量(排水量),3.4496萬噸;B:軍艦總重量,4.0849萬噸。

A:參戰總人數,2000多人;B:參戰總人數,3500多人。

A:平均航速,15.1節;B:平均航速,16.4節(其中先鋒隊19.4節)。

A:20厘米口徑以上重炮,24門;B:20厘米口徑以上重炮,11門。

來總結一下吧,想必大家已經看出了不少端倪。

A方船堅炮大。由於艦隊的主要思想是追求裝甲鋼板的厚度和炮彈口徑,所以防衛能力突出,單發炮彈殺傷力也很強,而弱點在於犧牲了航速與炮速。另外,除了“超級面子工程”定遠和鎮遠排水量驚人之外,占主體部分的其他其余“遠”字號主力戰艦的排水量卻落後了一大截(在2100~2900噸區間),這是造成A方雖然擁有兩艘巨無霸,總排水量卻落後的原因。

B方的情況恰恰相反,雖然它沒有A方定遠、鎮遠那樣的超級巨艦,但它的主力軍艦都很平均,為快速巡洋艦,艦體很大,排水量分布在3000~4000噸區間,重炮較少,其余大部分裝備速射炮,但軍艦鋼板普遍比較薄,它的特點是船快炮快。由於片面追求航速與炮速,在有利於快速作戰的情況下攻擊能力突出,而弱點是犧牲了軍艦的堅固程度和炮彈口徑,一旦形勢不利,有可能被對方一口吃掉。

現在用一句話來總結吧:雙方在武器裝備上不分上下,各有利弊!真是姥爺家的外甥,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愣啊。

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已經產生:北洋艦隊的軍艦是船堅炮利(大),而聯合艦隊的軍艦是船快炮快(小),以最堅固的盾對最快的矛,簡直就是天然的克星,不是冤家不聚頭也。

而情況也已經清楚了,武器因素並不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接下來的兩個因素:排兵布陣和臨場指揮!

伊東佑亨的冒險

在介紹雙方的排兵布陣之前,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主導當時世界海戰的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就是艦隊一體理論。理論實際上是比較復雜的,但簡單地來說,可以用一句話來介紹,那就是:在海上PK的時候,艦隊裏各條軍艦絕對不可以分離的,大家要緊密跟隨在以旗艦為中心的艦隊周圍,必須保持一個整體,戰則同戰,死也要死在一起。

有人可能要問了,這有什麽值得說的?理論一般是不能等同於實踐的,但問題是這個理論背後的兩個字——權威。世界上的各支海軍基本都遵守它。而海軍是一個新興的軍種,甲午海戰的20多年前人類才展開了歷史上第一次蒸汽裝甲戰艦的大規模海戰(意奧海戰),大家都處於吸取教訓積累經驗的階段,對於積累下的權威,除非這個人無知,或者無畏,一般情況下不願意去打破它,打破就要冒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