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戰敗的根源:為什麽大清不能打一場持久戰?(第5/6頁)

不要認為步槍等熱兵器出現以後,就不需要兵法,決定戰爭勝負的最終是人以及如何使用人,而這就是兵法的核心。

而戰場上的機會是均等的,發現機會不等於抓住了機會。除了良好的判斷力,要抓住戰機,還有一條極為重要的因素:冒險。

事實上所有的機會,其實都是冒險得來的。有時候,冒險越大,機會越大。而作為一個軍事統帥,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承擔風險,作出決斷,下達命令。這個命令在下達之前,可以深思熟慮,可以反復權衡,但是一個好謀無決的人絕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是誰非還需要自己拿主意。對於統帥來說,在關鍵時候,你必須壓下所有的爭論,抹去所有的唾沫——拔刀!讓戰刀出鞘!

而一旦戰刀出鞘,剩下的事情就是為之戰鬥了。這時候就無法東想西想、左顧右盼、前瞻後顧,也不必患得患失,成功的人在關鍵時候都是能夠豁得出的,統帥也不例外。當你堅持到自己都忘了是為何堅持的時候,也許勝利的曙光就來了。

一個優秀的統帥必須像信仰神一樣信仰自己的決斷。

大家知道這個情況不僅只是在戰場如此。

在商場甚至情場上的很多成功者,他們都具備敢於冒險的天性。因為他們知道,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是不會很多的,錯過了這一次,很可能就沒有下一次,所以他們一般不會在機會面前猶豫不決,而是會積極出擊,即使有那麽多不明白的事情,也是在做的過程中去明白,而不是在白白等待中想破腦袋。

知行合一,欲窮千裏目,先走到一樓,做起來再說。

曾經是有很多機會擺在吳大澂面前的,但他沒有抓住。

因為同樣的方法敵軍可以用,自己也可以用,所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是最美妙的現象。即使在野津道貫占據牛莊之後,分兵向田莊台和營口進軍,吳大澂還有以牙還牙的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不需要管田莊台和營口,只需要再一次反攻牛莊。

在野津道貫大軍出動後,牛莊只留下了日軍的小股部隊,吳大澂以絕對優勢的兵力襲擊牛莊,如果野津道貫派兵來救,正好就可以解田莊台或者營口之圍,讓日軍跑步,把戰場主動權又奪回來。如果不救,那也好辦:先把牛莊的日軍剁了包餃子,大大挫滅日軍的銳氣,再與營口的宋慶大軍南北夾擊日軍,反而將野津道貫的援軍堵在包圍圈內!

而吳大澂之所以在一開始不願意放棄海城,現在緊趕慢趕地跑回田莊台,有他的秘密。

一位畫家的最後表演

在得知宋慶大軍已經從營口出發,田莊台可以由宋慶大軍去防衛後,吳大澂將大軍拉向了位於田莊台後方的雙台子。一旦宋慶戰事失利,從這裏他可以很方便地跑到錦州,然後跑回山海關。在關內待著挺安全的。

吳大澂現在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後路問題。

在最初的激情過去之後,吳大澂同志發現仗並不是那麽好打的,甚至連怎麽指揮士兵都是個問題,他戰前很狂,骨子裏卻很膽小。保命要緊,吳大澂已經完全沒有那種指點江山、想當曾國藩第二的雄心壯志了,也不想再繼續升官,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安全地回到山海關內,畢竟自己還要畫畫啊。

於是,當74歲的宋慶率領大軍氣喘籲籲趕到田莊台準備和吳大澂合兵時,卻發現領導不見了,長跑名將連哭死的心都有。

田莊台之戰最終以日軍的勝利而告終,在無法抵禦野津道貫的進攻後,宋慶也不得不敗退雙台子。野津道貫不僅成功地解救了海城之圍,而且連續攻下了鞍山、牛莊、營口以及田莊台,以一萬兵力,擊潰清國十萬大軍!

對日軍來說,攻下田莊台還有另外一個重大的勝利,因為它打通了一條重要的陸上通道:日本本土的陸軍可以通過運兵船迅速運往旅順,然後從旅順一路暢通地北上進攻奉天,或者從營口、田莊台折往西南進攻山海關。也就是說,東北的日軍已經威脅到了奉天和北京!

消息傳到廣島,大本營裏的睦仁十分激動,他連續三次下詔嘉獎!

但野津道貫仍然遭到了日本國內媒體的批判。

在攻占田莊台街道時,野津道貫吸取了上一次與魏光燾巷戰損失重大的教訓,他沒有再進行巷戰,而是命人提來了一些東西。

這是幾百桶油,日軍集體澆油放火,火乘風勢,整個田莊台化為灰燼,這個有著幾千戶民居的繁華市鎮變成一片焦土。野津道貫的這個放火行動遭到了日本國內百姓的批評。

“田莊台城內有不計其數的物資、武器彈藥,它們都是我國的戰利品,卻被你燒了,多麽可惜呀!你難道就不能想想別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