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戰敗的根源:為什麽大清不能打一場持久戰?(第3/6頁)

隨著鞍山清軍撤守,海城之圍就這樣被撕開了一道口子,吳大澂對野津道貫援軍的到來十分緊張,第五次反攻也就不了了之——援軍都到了,還攻什麽攻,趕緊守吧!

野津道貫的第一步目標達到了,而接下來,將是他的第二步目標!

野津道貫即將按照他的計劃行動,而吳大澂陷入了思考之中。

現在的狀況很明顯,野津道貫是沖著海城而來的。所以吳大澂立即將大軍從田莊台開赴海城前線,正當吳大澂以為野津道貫的大軍會乘勢從鞍山進軍海城時,結果又一次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鞍山,除了喝口水,野津道貫並未做片刻的停留,而是立即揮兵,以疾風之勢繞過海城,向牛莊進軍!

從地圖上看,牛莊位於田莊台以東,海城以西——也就是夾在田莊台和海城的中間。這是一個小小的街鎮,小到連城墻都沒有,所以駐守在這裏的清軍很少。

經過一番思考後,吳大澂同志認為,野津道貫的大軍進軍牛莊跟之前進軍鞍山一樣,只是要取得一個進攻海城的據點——畢竟他們是來解海城之圍的嘛。既然野津道貫的大軍遲早要進軍海城,不如現在就放棄牛莊,讓日軍去占領,而自己的大軍在海城以逸待勞。

吳大澂的這個想法遭到了一個人的反對,他就是牛莊的守將魏光燾。

湘西人魏光燾是魏源的侄孫,早年曾在左宗棠軍中效力,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後他留在了當地,出任新疆財政廳廳長(藩台)。當朝廷下令起用湘軍時,他以老湘軍將領的身份帶領一支部隊,跟吳大澂一起來到了東北戰場。

對於吳大澂的安排,魏光燾極力反對:很明顯,牛莊雖然並不起眼,但位置十分重要。田莊台和海城將同時受到威脅,而田莊台是吳大澂大軍原先的駐地、清軍大本營、糧草重地和軍火中轉基地,一旦野津道貫占據牛莊,按照這個人的野路子風格,他很可能不去管海城而首先進攻田莊台。到時候,海城的清軍又不得不回援,正中了野津道貫企圖大範圍調動清軍之計。

另外,從整體戰場考慮,牛莊往南就是宋慶大軍駐守的營口。營口再往南就是乃木希典率領的日軍,一旦牛莊失守,野津道貫也很可能直接南下營口,與乃木希典夾擊營口的宋慶軍。到那時,海城前線的清軍也不得不增援營口,這又中了調動之計。

總之,雖然反攻海城是之前制訂的戰略,各路清軍也一直在執行,但是當野津道貫的援軍到來之後,戰場形勢已經發生新的變化,此時就不能再繼續機械地執行進攻海城的命令了,而是應該根據新的情況制訂新的計劃。野津道貫的援軍長途跋涉,此時正是圍點打援的好時機,清軍只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繼續圍住海城,然後,大軍主力合力圍殲野津道貫的援軍,一舉挫滅日軍銳氣和企圖。

而按照吳大澂的計劃,不管援軍而仍然堅持去打海城,讓日軍重兵集結在後路,給野津道貫多個選擇的機會,相當於把戰場主動權拱手相讓,這對接下來戰勢的發展極為不利。

戰爭,除了要消滅敵軍有生力量,還要消滅敵軍的選擇!讓敵軍只有一種選擇是上策,讓敵軍沒有選擇是上上之策。

這麽簡單的道理,吳大帥不會不明白吧。

但魏光燾不知道的是,吳大澂堅持先進攻海城,有他自己的考慮。

為了保護奉天陵寢重地,朝廷是急於收復海城的,而在重兵壓境幾次反攻海城不成後,吳大澂很抓狂。作為總指揮官,他很沒面子,他急需拿下海城為自己正名。而且海城的日軍被圍已久,兵疲將乏,還是打它比較有保險,第六次反攻海城大有勝算。

就這樣,戰鬥打響之前,魏光燾和吳大澂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盡管魏光燾向吳大澂陳述了牛莊的重要性,並請求大軍回援,但吳大澂的意見仍然是:不同意,要打你去打。

魏光燾孤軍抵抗

當野津道貫一萬大軍到達牛莊時,魏光燾的兵力仍然只有原來的3000人。他決定死守這裏,棄城而走絕不是一個守將應有的所為!

日本人,來吧!讓你們在這裏見識一下左宗棠大人傳下來的老湘軍的血性,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麽是真正的湘軍!

戰鬥打響了。面對超過自己三倍的精銳之眾,魏光燾命令士兵在街頭修築土墻進行抵抗,他騎上大馬,親自督戰,魏光燾的戰馬被炸死,換馬再戰!

擁有優勢兵力的野津道貫並不急於發動步兵沖鋒,繼續讓大炮發揮威力,幾十門大炮從早晨炸到中午,土墻全部被炸毀。防禦工事被摧毀了,清軍陣地裏一片寂靜,他們似乎已經撤走。

見到這個狀況,野津道貫放心地命令步兵:沖鋒!步兵端起步槍就往前沖,而厄運在等著他們,當日軍靠近街道時,埋伏在街道兩旁的清軍密集射殺!日軍猝不及防,倒下了一大片,調頭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