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旅順失守,大清最強防禦體系被輕松突破(第6/8頁)

龔照玙是來自安徽的富二代,李鴻章的老鄉,他既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也沒有參過軍,一路靠花銀子捐官和老鄉提拔。金州失守的當天,龔大人就害怕了,自己坐魚雷艇跑到了煙台,又從煙台跑到天津,投奔李鴻章。李鴻章見到這位狼狽逃回來的前軍主帥,雷霆大怒,一口水也沒給他喝,唾沫星子倒是噴了龔照玙一臉:“滾回去!離開旅順一步即是你死地!”

見到老領導勃然大怒,龔照玙勉強回到他的辦公室。不過在他逃離期間,旅順港內除了房子,其他能搬走的公共財物基本都被他的下屬們搬走了,倉庫和辦公室被洗劫一空,連控制地雷和水雷的電線都被割走,龔照玙真後悔沒在電線旁邊立塊牌子:電線不含銅,偷了不值錢!

日軍發動旅順之戰後,龔照玙在辦公室裏坐等戰報,人們發現他握住茶杯的手總是在抖。

當旅順陸路炮台被攻占的消息傳來,龔照玙再也忍不住了,也不管李鴻章罵不罵,帶上了海防炮台總兵黃仕林(安徽廬江人)以及白玉山炮台統領衛汝成(安徽合肥人),三個人換了衣服一塊跑——都是老鄉,路上好有個照應。

來到碼頭後,黃仕林帶著他打好包的家產獨自乘船逃了,由於逃得比較急,船在大海上竟然翻了,黃仕林在海中撲騰撲騰喊救命,被路過的輪船救出。上岸後,他被捕,以臨陣逃脫之罪被判處斬監候,不過他的家產夠多,後來以三萬兩銀子疏通關節,不僅從死牢裏放了出來,還成功復出。

而龔照玙與衛汝成兩個人擠在同一艘小船上,船小浪大,兩人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四天終於到達煙台。衛汝成很聰明,知道臨陣逃脫是死罪,一上岸就化裝成船工潛逃,從此亡命天涯,人間蒸發,大清刑部發出N多通緝令都沒將他抓捕歸案。而龔照玙又去找李鴻章了,這次李鴻章也無法保他,朝廷同樣判處龔照玙斬監候,準備秋後問斬,不過這一“問”就問了六年,直到1900年,趁著北京城裏大亂,龔照玙買通刑部大牢的主管,成功脫身。

在三位領導全部出逃後,得到消息的旅順全城守軍扔下武器,四散而逃!正在黃金山腳下準備發起沖鋒的乃木希典茫然地看著這一切,他沒有預料到勝利會來得如此之快,出征時沒有攜帶國旗,只好以人血在白布上畫個太陽,作為臨時旗幟升到軍港上空。

一天之內,享譽全世界的“鐵打的旅順”就這樣全部淪陷了。日軍陸軍在清國本土獲得了一個堅實的根據地,海軍獲得了一個優良的軍港,接下來將發動更大規模的作戰。

在這一戰中,日軍還獲得了數不清的戰利品,僅大炮一項,從金州、大連灣到旅順,日軍就繳獲大炮278門,這個數字是比較枯燥的,但如果我們了解另一個數據就知道它的涵義,日軍全軍所有的野戰炮加起來也不過300門!

對於清軍來說,這就像一場故意輸的比賽,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前面講述中我們已經知道,清軍在兵力上並不處於劣勢(局部兵力過少是指揮調配的問題),在野戰工事上更是處於絕對的優勢,金州、大連灣、旅順的工事都修了十幾年了,以逸待勞,專門禦敵,而日軍根本沒時間在地上去挖工事。

清軍還有一個優勢是我們不常想象到的,那就是——單兵武器先進。1870年,日本將在長崎的一座制鐵所(煉鐵廠)遷往大阪,改為大阪兵工廠,以這個兵工廠為中心,日本在大阪建立了軍事工業的基地。雖然大阪兵工廠一開始也是從國外購買武器,但他們從來沒有依賴進口:要自主研發。

11年後(1881年),兵工廠研制出了射程5000米的青銅野炮和射程3000米的青銅山炮。與此同時,陸軍在進口步槍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設計和改進,研制出了完全國產化的步槍——村田銃(以研發者村田經芳命名)。從這個時候起,國產化的大炮、步槍包括後來的下瀨炸藥,成為日本陸海兩軍主要裝備的武器。

日軍的這些國產化槍炮在殺傷力和性能上都比進口的要差,大炮的性能比清軍從德國進口的克虜伯炮要差,步槍跟清國從德國進口的13連發毛瑟槍更不在一個級別上。但是,日軍一直在堅持吸收國外的技術,實現國產。直至10年後研制出三八式步槍(產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反而可以出口到清國。

石田千畝,謂之無田;弱軍百萬,謂之無軍。武器不差,天時地利不差,差的只是人以及人和(制度),很明顯,清軍的失敗已經不能單純地依靠師夷長技和改進武器來解決,因為這種失敗越來越趨向於完敗,隨著戰事的進行,一切都將揭開它的蓋子。

而失敗是要付出代價的,從第二軍登陸的那天開始,在大山巖、乃木希典等將領的直接命令下,一場罕見的大屠殺開始了。旅順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之前,這是一場震驚世界的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