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強大的北洋艦隊何以一敗塗地?(第6/6頁)

在死前,方伯謙曾質問:“軍無令,隊不整,誰之過?”

這是逃跑冠軍最後一次抓住了事件的核心,只是他再也沒有去分析判斷的機會了。

在方伯謙死後,丁汝昌的傷奇跡般地“迅速好轉”了,劉步蟾當了兩天代理司令的使命也宣告結束,丁汝昌重新歸位,此後李鴻章發給北洋艦隊的電報再也沒有列上“劉鎮”。

由於方伯謙是死在劉步蟾任上,方、劉兩家自此世代結怨,方伯謙的後人一直保留一個祖訓:先輩是被他的同學劉步蟾誣陷害死的,要向劉家報仇!據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福州的方、劉兩姓互不通婚。

海戰結束,陸戰開始

日本。當大東溝海戰的消息傳回時,整個日本都瘋了,各地的人湧向東京,歡慶他們的勝利,日本鐵路公司特意降低了各地到東京的火車票價。大家其樂融融,並不敢相信能夠戰勝強大的清國,喜悅來得有點突然啊。

伊東佑亨勝利了,他的勝利是冒險的勝利。他冒著風險打破了世界海軍的權威理論,賭一把卻換來了豐盛的成果。他的戰術也引起了西方老牌海上強國的注意,在研究之後,歐美海軍很快仿效,成為一時的潮流。

西方媒體用他們的視角關注了這一次戰爭,倫敦《每日新聞》挖出了清國官場的腐敗。在1894年12月13日這篇報道上,值得注意的是標題,很生動,翻譯得現代一點就是“人類已經阻擋不了清國官場的腐敗”,標準翻譯是“清國官場腐敗危及人類道德”。

《泰晤士報》國際新聞版主編姬樂爾來到了清國,經過一段時間內的走訪後,他得出了結論:“我們寄希望於清國的潛在力量約達30年之久,認為清國會崛起,但你我都知道,這種幻想是如何破滅的。在我看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清國很難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卻可以列入弱國的行列之中。在清國看來,歷史、地理、近代科學成就、影響西方國家政策的公眾勢力、公眾輿論、議會、報刊,都是些沒有什麽意義的字眼。中華帝國正在衰亡,它的肢體已經腐爛……”

樺山資紀找到了伊東佑亨,他首先心有余悸地回顧了一下被魚雷艇攻擊僥幸逃出一命的過程,拍著伊東佑亨肩膀的手似乎還在發抖:“兄弟,你不知道哇!看著魚雷冒著氣泡鉆到船底下,那種感覺真的比什麽都可怕……”

然後,樺山資紀要求伊東佑亨好好研究一下魚雷艇在海戰中的作用。

在大東溝海戰中,伊東佑亨連一艘魚雷艇都沒帶,因為他並沒有重視魚雷艇的作用。回到日本後,伊東佑亨立即將全日本16艘魚雷艇全部找來,單獨編隊,從此與軍艦進行配合作戰訓練,他決心一定要尋找出發揮魚雷艇最大攻擊力的作戰方式。

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從實戰中不斷學習,這是一個優秀將領迅速成長起來的最大秘訣。事實上在反艦導彈發明以前,魚雷是擊沉軍艦的最有效的武器,這個秘密將在接下來的威海海戰中被伊東佑亨發現。

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這邊大清朝廷在殺掉了方伯謙後,一切歸於平靜。北洋艦隊雖然失敗,但並非完敗,它仍然有不容忽視的實力對日本艦隊構成威脅,只要認真反思戰敗的真正原因,認真思考接下來的應對策略,接下來的戰局是會有好轉的。

而這一切並沒有發生。李鴻章大人一如既往地對丁汝昌發出了繼續“避戰保船”的命令,此後的北洋艦隊將只能在威海與旅順之間遊弋,一碰到日本艦隊就要躲開,讓日本軍艦在黃海、渤海橫行無阻。

李鴻章不知道的是,他的消極防禦戰略,又將對接下來的陸戰帶來嚴重的影響,清國軍隊又將陷入失敗的命運。

一場大規模的陸戰,已經從平壤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