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這不是要命嗎

周楠剛才這一席話,又是皇統,又是皇嗣,又是議大禮,在場諸人除了史傑人史知縣,別人根本就聽不明白。

原來此事距今已經三十年了,乃是嘉靖朝初期震動天下的政治事件。當年武宗皇帝正德在揚州突然英年早逝,因為沒有子嗣未立皇儲君,沒辦法太後和朝中大臣只能從宗室中選一個王爺繼承大統。經過挑選,湖北安陸的興王朱厚熜入主紫禁城,登基為帝,並於次年改元嘉靖。這個嘉靖天子就是當年的皇帝。

按照大明朝和歷代的皇位繼承制度,當父子相承。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嘉靖皇帝和正德天子是堂兄弟關系,那麽,繼承皇嗣還是繼承皇統的問題就擺在大家的面前。

今上登基不久便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明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世宗皇考,以及世宗生父尊號的問題發生了爭議和鬥爭,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繼嗣派要求世宗改換父母。老實說,這個要求在現代人看來實在荒唐,嘉靖皇帝明明和武宗皇帝是堂兄弟關系,現在卻要改口叫爹,換誰都接受不了。

而嘉靖皇帝在登基之後,又想封自己去世的父親為皇帝,將其靈位移入太廟享受他這個做兒子的香火繼嗣。如此,又觸怒了以首輔楊廷和為首的一批大臣,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終於釀成。

最後在這一政治事件嘉靖皇帝的強力壓制下,以楊廷和等一批大臣黯然下野,楊廷和的兒子大名士楊慎被流放到雲南告終。

此事件表面上看來不過是今上和先帝正德究竟應該是什麽關系,嘉靖天子究竟是繼承的皇統還是皇嗣這種無關緊要的禮儀,實際上卻關系到君權和相權之爭。最後,相權敗於君權,大明朝終於完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進入了一個漫長的政治穩定期。

從正德十七年到嘉靖三年,先後凡四載,無數朝臣大姥紛紛落馬,甚至有不少文臣言官被廷杖活活打死,整個朝堂來了一次大換血。余波至今未息,對嘉靖朝的政治生態影響巨大,史稱“大禮議”或者“議大禮。”

這一政治事件是今上心中的痛,也是嘉靖朝廷的政治紅線,有膽敢觸碰者,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

大禮議迄今已經三十多年,可謂是陳年往事,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麽回事。史知縣好歹也是在官場上混的,對這事也有所耳聞。他這人做官糊塗,可並不代表他不喜歡當官。就算不喜歡當官,受不了這累,也不代表他不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現在聽周楠舊事重提,頓時驚得冷汗淋漓,恍惚中仿佛看到京城的錦衣緹騎呼嘯而來,剝了自己身上的官袍一根索子捆了,解送京城北鎮撫司。這樣的場景讓他徹底的懼了,甚至有種疑神疑鬼的感覺:肯定是有人想害本官,這才做下這個局……刁民,刁民啊!

這個刁民自然是周楊,昨天聽周楠說這兄弟二人之間的矛盾大約來自十畝產水田的祖產。為了區區十畝地,這廝竟然將十年前的案子翻出來,還涉及大禮議之爭,委實可惡。

對的,對的,周楠說得多,他當年的殺人案的卷宗確實是假的,也是當年審案的地方官有意做的假卷宗,為的就是不想避開皇嗣皇統這個雷區。否則,這個大炮仗一被引爆,官場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倒黴。

當年的審案官員尚知道該怎麽做,本官如何會沒事把燎原之火往自己身上引,那不是犯傻嗎?

想到這事的嚴重性,史知縣擺了擺手:“周家莊周楠,你不用再說,本官已經知道此事原委,必然會還你一個公道。”大禮議一事何等隱秘,一般人也無從知道,也只有讀書人才對這中事情上心。這個時候,他對周楠是當初那個周秀才已經信了十分。

“是,縣尊。周楠適時閉上了嘴巴。他知道自己已經贏了,看樣子史知縣不是笨蛋,肯定不會牽涉進這種政治事件,一不小心把前程給陪進去。政治這種東西,一旦關心上你,那就是黃泥巴落進褲襠裏,不是屎也是屎。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做官要低調,一旦你成了政治明星,基本上可以說你的政治前途已經被判死刑了。換自己是史知縣,肯定不會在這案子上再糾纏下去,必須快刀斬亂麻,盡快解決了。

聽到周楠和史知縣的對話,周楊雖然一句話也聽不懂,可還是感覺到一絲不妙,連聲叫道:“大老爺,梅家小姐在此。當年,家兄和梅家大公子乃是同窗密友,可是看著梅二小姐長大的。梅二小姐也熟悉家兄,可讓他們繼續對質。梅二小姐,梅二小姐,你不是說有法子查驗此人身份真假嗎,現在該你說話了。”

“縣尊大老爺,可否讓民女問嫌犯一句話。”一直站在周楠背後的梅二小姐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