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問題

現在講第一部分的最後一個問題——建州問題。建州的歷史和明朝一樣長。在明朝初期和中期的時候,建州是服從明朝的。從明朝初年起一直到努爾哈赤的時候都是這樣,努爾哈赤曾經被明朝封為“龍虎將軍”。但是清軍入關以後,清朝皇帝忌諱這段歷史,他們不願意讓人們知道他們的祖先和明朝有關系。因此,清朝寫的一些歷史書把這幾百年間建州女真和明朝的關系整個取消了,把這段歷史的真實情況隱瞞起來,說他們的祖先從來就是獨立的,跟明朝沒有關系。凡是記載他們的祖先與明朝的關系的歷史書,他們都想辦法搜來毀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裏有一部分禁毀書目,大體上有兩類:一類是書裏面有某些文章對清朝表示不滿的,另一類就是牽涉到清朝的祖先的。這也是一種地方民族主義思想在作怪。因此這一段歷史很長時間被埋沒了,最近二三十年才有人進行研究。

現在講講建州這個部族的發展變化。建州在過去叫女真,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建州就是金的後代。為什麽叫建州呢?因為他們居住的地區長白山一帶就叫建州。後來努爾哈赤統治了東北,建立了政權,國號仍稱為“後金”。到了他兒子的時候才改國號為“清”。建州在明朝初年的時候,還沒有進入農業社會,還不知道種地,生產很落後,文化當然也很落後。那時他們靠什麽生活呢?靠打獵、采人參過活。把獸皮、人參一些奇特的物產跟漢人、朝鮮人交換他們所需要的布匹、鐵鍋一類的東西。所以建州人的經濟生活跟漢人、朝鮮人分不開。後來由於人口的增加,對糧食的生產感到很迫切了。但是他們自己不會種,怎麽辦呢?找漢人、朝鮮人替他們種。於是通過戰爭把漢人、朝鮮人俘虜過去做他們的奴隸。有大量的漢文和朝鮮資料說明建州族的農業生產是農奴生產。建州貴族自己是不參加農業勞動的。農奴也不是他們本族人,而是俘虜來的漢人和朝鮮人。

他們通過以物換物的方法從漢人那裏取得鐵器。到了15世紀後期,他們俘虜了一些漢人鐵匠,自己開始開礦、煉鐵。有了鐵器,生產水平提高了。到了努爾哈赤的時候,通過戰爭把原來的許多小部族統一起來,定居在遼陽以南一個叫赫圖阿拉的地方。努爾哈赤一方面統一了東北的許多部族,另一方面他又用很大的力量來接受漢人的文化。在他左右有一批漢族的知識分子。他和過去的封建帝王一樣,注意研究歷史,接受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來制定他的政策方針和軍事鬥爭方針。

上面簡單地談了一下建州的社會發展過程。現在我們來講講建州跟明朝的關系。在明朝初期,建州分為三種:分布在現在的松花江一帶的叫海西女真,因為松花江原來的名字叫海西江。分布在長白山一帶的叫建州女真,因為這些人主要居住在現在的依蘭縣。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曾建立過一個國家,叫作“渤海國”。渤海國人把依蘭縣稱為建州,因此住在這個地方的女真人稱為建州女真。住在東方沿海一帶的叫“野人女真”。野人女真的文化最落後。海西和建州又稱為熟女真。野人女真又稱為生女真。野人女真經常活動在忽剌溫江一帶,因此野人女真又稱為“忽剌溫女真”,也叫“扈倫”。從歷史發展來看,熟女真是金的後代,生女真可能是另外一個種族。這三種女真分布的地區大致是這樣:東邊靠海,西邊和蒙古接近,南邊是朝鮮,北邊是奴兒幹(包括現在的庫頁島)。在明朝建國以後,西邊就是明朝,南邊是朝鮮,北邊是蒙古。

在明朝幾百年間,東北建州族的歷史也就是跟蒙古、朝鮮、明朝三方面發生關系的歷史。明朝初期,有一部分建州族住在朝鮮境內,他們和朝鮮的關系很深,有一些酋長還由朝鮮政府封他們的官。同時,這些酋長又和明朝發生關系,明朝也給他們封官號。明朝對這三種女真采取什麽政策呢?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所謂分而治之,就是不讓它們團結成為一個力量,老是保持若幹個小的單位。所以從明太祖建國以後起,直到明成祖的幾十年間,明朝經常派人到東北地區去,跟三種女真的各個地區的酋長聯系,封他們的官,建立了一百多個衛所,用這些酋長充當衛所的指揮使。這樣做對這些女真族的上層分子有沒有好處呢?有好處,他們接受了明朝的官位以後,就得到了一種權力。明朝政府給他們一種許可證,當時叫作“勘合”。有了這種“勘合”,就可以在每年一定的時候到明朝邊界來做買賣。沒有這個東西就不行。對那些大頭頭,明朝政府就封他們為都督。歷史上最早的建州族領袖有這麽幾個人:一個叫猛哥帖木兒(這是蒙古名字,當時受蒙古的影響),另一個叫阿哈出。這兩個人是首先跟明朝來往、受明朝政府封官的。猛哥帖木兒後來成為明朝所建立的建州左衛的酋長,阿哈出是建州衛的指揮使。根據朝鮮的歷史記載,阿哈出和明成祖有過親戚關系(這點在漢文的記載中沒有)。永樂時代,明朝又派了大批官員到東北庫頁島地區建立了一個機構,叫“奴兒幹都司”。至此,明朝前前後後在東北地區建立了一百八十四個衛所。這些衛所建立以後,明朝政府有什麽軍事行動,譬如跟蒙古打仗,這些建州酋長就派兵參加明朝的軍隊。這樣,他們慢慢由原住的地方往西移,越來越靠近遼東(就是現在的遼東半島)。他們一方面跟明朝的關系很好,另一方面也經常發生矛盾。矛盾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前面所說的,他們為取得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勞動力,就俘虜漢人,這樣就引起了沖突;另一個就是通商,物資上的交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發展成為軍事沖突。同樣,建州和朝鮮的關系也是如此,有和平時期,也有戰爭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