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諸夷姓(第3/4頁)

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我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按,周人慣稱殷人曰戎,“戎商必克”,“殪戎殷”,皆其證。則稱胥軒為戎者,當亦因其為東方族類也。嬴姓〔費氏〕為商人置之西垂後,婚於西戎之姜姓,〔申為姜姓,則酈山氏亦當為姜姓。〕所生之子,在殷周之未,以母系故,歸順周人。所謂“西垂和睦”者,此其義也。)於是孝王曰:‘昔柏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秦嬴生秦侯。”(按,秦史記未與六國同亡,太史公書所記秦之先世必有所本,旦此說正與少皞之其他傳說相合,縱使秦有冒充之嫌,其由來已久矣。)

《趙世家》:“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禦。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為宅臯狼。臯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於周繆王。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耳獻之繆王。繆王使造父禦,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裏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按,伯翳即伯益(說前詳)。伯益與夏有爭統之事,其人亦號有平水土之功,已見上文論夷夏交勝一章中,此亦嬴為東夷姓之一證。又《逸周書·作雒解》:“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以略……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所謂熊者,或是楚之同族(按楚羋姓,而其王名皆曰熊某。金文中熊作酓),所謂盈者,當即嬴之借字。又,宣八年《左傳》經文,“夫人嬴氏薨”“葬我小君敬嬴”。《公》《穀》經文皆作“熊氏”“頃熊”,因此近人有疑熊嬴為一名者。然楚王號之熊字本借字,其本字在金文為酓,不可強比。《作雒解》熊嬴並舉,不可以為一。且果熊嬴是一姓者,《鄭語》詳述祝融八姓,不應略此重事,反曰“姜、嬴、荊、羋,實與諸姬代相幹”。從此可知嬴熊二詞同源之說之無根。果此說不誤,則《書》所謂踐奄,即《逸周書》所謂略盈族也。此固未可謂為確證,然求之地望,按之傳說,差為近是矣。

又《秦本紀·贊》記嬴姓諸氏雲:“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此亦東方之徐郯、西方之秦趙,同出一祖之證。

己。按,己本祝融八姓之一。然《世本》雲:“莒己姓。”(隱二正義引)杜預雲:“少皞金天氏,己姓之祖也。”(昭十七注)又雲:“莒嬴姓,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輿於莒,初都計,後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世本》自紀公以下為己姓,不知誰賜之姓者。”(隱二正義引杜預《世族譜》)據此,祝融八姓之己與莒國之己本非一源,不可混為一事。莒之中道改姓,殊費解。按之文七年《左傳》,“穆伯娶於莒,曰戴己”,是莒己姓有明證,改姓之說,雖或由於“易物”,究不能證明或反證之。今應知者,所謂己姓,不出同一之祖,或祖祝融,或祖少皞,或祖黃帝。下文之表,但以祖少皞者為限。

偃。臯陶之後為偃姓,偃姓與嬴姓之關系,可以臯陶與少皞之關系推求之。自《列女傳》曹大家注,以為“臯陶之子伯益”(《詩·秦風》疏引),鄭玄以為“伯翳實臯陶之子”(《詩譜·秦風》),王符以為“臯陶……其子伯翳”(《潛夫論·氏姓》),此說在後世著書者遂多所尊信。梁玉繩詳辨此說之非(《史記志疑》十九,《人表考二,許繇下》),其所舉證多近理,至其舉《左傳》臧文仲臯陶庭堅不祀之嘆,以證徐秦之不祖臯陶,即臯陶非伯益之父,尤為確不可易。然古代傳說中既有此盛行之一說,自當有所本,蓋“臯益同族而異支”(梁玉繩語),以族姓論,二者差近;以時代論,臯陶氏略先於伯益。後世之追造《世本》者(周末此風甚熾,帝系即如此出來者),遂以為伯益父臯陶矣。今固不當泥於臯陶為伯益父之說,同時亦當憑此傳說承認偃嬴二宗,種姓上有親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