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著可怕信仰的人(第3/9頁)

武則天到底是想讓武周延嗣,自己做個開國皇帝,還是要把皇位再讓給李唐?無人知曉女皇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無人知曉,卻讓每個人都在猜測。

遲遲未定的太子之位,由此成為武李派系之爭的焦點。

對於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子弟來說,夜長夢多,越拖對他們越不利。為了取得武則天身邊人的支持,以武承嗣、武三思為首的武則天娘家人整天就守在張易之哥倆的家裏,爭著牽馬服侍,大獻殷勤,口口聲聲稱張易之為“五郎”、張昌宗為“六郎”。當然武家人的理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大周的江山不能一代而亡”。自古以來就沒有天子任命異姓作為繼承人的,大周朝不能一代而結,縱然不能傳至千秋萬世,至少也要傳個百八十年。

兩股勢力的政治交鋒,讓武則天一時也陷入了兩難境地。她在這場政治拉鋸戰中也失去了主張,到底是立娘家人還是該立自己的親生兒子?

狄仁傑也看出了武則天內心的糾結,多次利用與其單獨交流的機會將話題往這方面引。

李昭德活著的時候,讓武承嗣的太子夢打了水漂。現在李昭德死了,狄仁傑又義無反顧地繼承其衣缽。在立儲這件事上,狄仁傑嚴防死守,不會給對手任何絕地反擊的機會。

面對滿朝文武百官,武則天好像只對狄仁傑抱有一種持續的好感。狄仁傑風趣幽默,舉止沉靜,處變不驚。他在談論國家大事時,也時常能讓武則天發出爽朗的笑聲。

某日,武則天召狄仁傑進宮,告訴他:“狄愛卿,朕昨天晚上幾次夢見跟人玩雙陸(一種賭博遊戲)都不能取勝,這是怎麽回事呢?”

狄仁傑是個機會主義者,他不會浪費任何一次機會,浪費機會對他這樣的人來說就意味著失敗與死亡。狄仁傑淡淡一笑說:“雙陸不勝,我想肯定是因為宮中無子。這是上天在向陛下發出警示,太子之位如果閑置太久肯定會生變的。”

武則天盯著狄仁傑的眼睛,想要從中發現一絲破綻,但她終究一無所獲。對於一個有著堅定信仰的人來說,時間或許是他唯一的制勝法寶。

狄仁傑沒有回避武則天那充滿憂患色彩的眼神,他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女人內心的城池已經在慢慢地淪陷。而狄仁傑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她找到一個可以繼續陷落的理由。

狄仁傑的理由很簡單,這個理由也同樣是讓天下歸心的理由。

念及於此,狄仁傑緩緩地說道:“文皇帝(李世民謚號文)九死一生、浴血奮戰才平定天下,把江山傳給子孫。大帝(指李治)又把兩個兒子(指李顯和李旦)托付給陛下。現在陛下想把江山傳到別人的手裏,這不是上天的旨意。況且姑侄之間、母子之間哪個更親?陛下如果立皇子為繼承人,離開人世後牌位將會被送到太廟跟先帝一起接受祭祀,直到永遠;如果立侄子為繼承人,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從來沒聽說過侄子把姑姑的牌位放在太廟裏祭祀的。”

狄仁傑這一番話,正切中了武則天的心事。雖然心事被戳破,但武則天並沒有輕易屈服。

武則天說:“這是朕的家事,我心中自有決斷,愛卿又豈能預料得到?”言下之意,讓狄仁傑不要再來幹預皇家內部的事。

狄仁傑淡淡一笑,說道:“作為君王應該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還有什麽事不是陛下的家務事?!陛下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說,皇帝是頭腦,大臣是手腳,所以君臣應該是一個統一體。何況我還處在宰相的位置上,我沒有不過問這件事(立太子)的理由。”

對於狄仁傑來說,這能算是多管閑事嗎?自己的半生奮鬥,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場閑事?當然不是。狄仁傑明白,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否實現,就在此一搏,為了李唐的江山社稷,也為了自己心中如火焰一般不熄的復國理想,他決定豁出去了。

武則天一時被說得無言以對,直氣得渾身發抖。

一天晚上,武則天再次將狄仁傑召入宮中議事。她略顯神秘地告訴狄仁傑:“朕昨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只巨大的鸚鵡在禦花園中振翅高飛,它羽毛艷麗,叫聲清亮。我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鸚鵡,便站在回廊下久久觀望。不料,時隔不久,這只鸚鵡的羽翅突然為大風所折,撲然墜地……”

狄仁傑並沒有表現出驚訝之色,他的內心有著隱隱的喜悅。他明白,武則天對他說出這番話,應該意有所指。

此時的武則天心中應該有了取舍,不然她不會三番五次設一個套,然後自己再往裏跳。就算沒下定最後的決心,她的內心也是糾結萬分的。武則天這種不安的狀態,當然逃不過狄仁傑那雙能夠穿透事物本質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