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夢想很堅挺,現實很疲軟(第2/5頁)

李哲監國期間,高宗和武則天挑選了劉仁軌、中書令薛元超和侍中裴炎輔佐他。

2

劉仁軌這時候真的已經老了,已經沒有多少精力再與李唐皇室成員糾纏不休。他基本上是只掛名不辦事,處於半隱退狀態。

在這些人中,薛元超最為賣力,可謂盡職盡責,他把教育太子當成了自己的一項事業來幹。他列了一些必讀書目,讓太子有時間要多讀讀書,可太子李哲的興趣根本就不在讀聖賢書上。

李哲與前兩任太子走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路數,他們就像是生活於兩個世界的人。跟幾歲就通讀《尚書》、《論語》,二十三歲可以為《後漢書》作注的章懷太子李賢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李哲壓根不是讀書的那塊材料,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受生活上。

他的這種活法,讓薛元超很是焦慮,每天跟在李哲屁股後面念緊箍咒:不要涉險遊獵,不要虛度光陰,有時間就多讀聖賢書,“聽政余閑,留情墳典”,每天布置的作業,請務必完成,“所讀班史,請畢殘功”。

至於李哲和另一位老師裴炎的關系,從後來太子李哲成為皇帝後經常沖著裴炎齜牙咧嘴的做派來看,兩人這時候的關系估計也融洽不到哪裏去。

在三個太子之中,最早撂挑子的李弘與朝中大臣們相處得最為和睦,也最能體恤百姓疾苦,做些官樣文章,群眾基礎也不錯,作為帝國接班人,應該是最佳人選。

有才無德的李賢,能文能武,婦孺老幼皆通吃,最後卻落了一個雞飛蛋打的下場。

而作為替補的替補,李哲無論是才華還是背景都不足以服人。換太子如換走馬燈,每更換一次太子,就有大批東宮官員被貶黜,誰還敢跟太子太過接近,把身家性命吊在一棵不牢靠的樹上?

對官員們來說,最大的人身保險,就是要充分認識到一個真理:珍愛生命,遠離太子。

在幾位皇子中,李哲的外形與武則天頗為相似。作為皇家的接班人,能夠生得一副帝王相是天賦異稟,不然就是將來做了皇帝,也會讓整個國家蒙羞。

李哲不具有治國安邦之才,這個也不要緊。武則天認為自己還是可以替李唐王朝再執政十年,只要太子在自己面前能夠恭順持重就可以了。

如何把李哲打造成為一個升級版太子,高宗和武則天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他們並沒有因李賢案將原來的宰相兼東宮班子全部拆散,而是讓他們繼續留任。他們想用一班老成之臣來輔佐新太子,以保持帝國政權的穩定。

所幸的是,李哲因為有了哥哥的前車之鑒,也有前妻(周王妃)被廢的經驗教訓,對母後的態度還是比較恭順的。在當太子期間,李哲與武則天的母子關系還算融洽。

經過無數波折,武則天現在總算選定了一個不讓她那麽頭疼的太子,心情也略微寬慰。為了向朝臣們顯示母儀天下的大度,她上表請求高宗李治能夠寬恕兩位庶子李上金和李素節的罪。在此之前,兩位皇子因收受賄賂罪而遭貶。

當然武則天不會將他們召回京城,只是將其分別安置於沔州和嶽州兩地。

這時候,高宗皇帝的身體已進入枯燈將滅的倒計時階段,皇城內外,陰氣太盛,殺伐氣太盛。朝堂上下,太需要一場喜事來沖刷長久以來壓在人們心頭的陰霾。

開耀元年(公元681年),也就是李哲被冊立為太子的第二年,由武則天做主,為他又娶了一房太子妃。讓武則天做夢也不會想到的是,這個媳婦後來會成為自己的鐵杆粉絲,差點學自己走上女皇之路,而成為武則天第二。

這個新媳婦,就是日後在後宮掀起滔天巨浪的韋皇後。

李哲心裏清楚,武則天此舉只不過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而已。

太子李哲本有嫡妃趙氏,因為得罪武後被囚禁宮中,結果被活活餓死。

趙氏的來頭很大,祖父趙綽是李唐的開國功臣,父親趙瑰是左千牛將軍、皇帝的貼身侍衛,母親的身份背景更是不得了,她是高祖皇帝李淵的第七女——常樂公主。

按輩分算來,這位常樂公主算是高宗的姑姑,而趙氏則是高宗李治的表妹。那麽李哲娶的媳婦趙氏,就是自己的表姑。兩人感情應該還是有的,趙氏幼年時就常隨母親常樂公主來宮中走親戚,與李哲一幫子侄輩的皇子們嬉戲打鬧,讀書學習。

成年後,二人又常在一起參加慶典、筵宴與遊樂,有時還在一起讀書,漸漸地互生愛慕。他們的媒人就是李弘,當時還沒死的第一任太子。

高宗對這自己的表妹很了解,也非常滿意,就和武則天敲定了這門婚事。表妹就這樣成了自己的兒媳婦。

武則天很快就後悔了,因為常樂公主與高宗因為這件事走得越來越近,關系很是密切。她不能容忍高宗和自己的兒子身邊有如此親密的異己力量,這容易讓她產生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