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夫妻、父子之間的三角格局(第5/5頁)

李弘這種搞法讓武後感覺極為難堪,很多時候讓她很下不了台。史載,李弘“由是失愛於天後”。

武後的危機感越來越強,許敬宗年齡大了也撐不久了,眼看就要離開官場。放眼朝堂之上,她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如果沒有一幫強人在背後力挺自己,她這個“二聖”,也只不過是後宮那幫皇家婦人的大領班。

就算讓她參政議政,說話不算數,也只能跟著和稀泥。武後提出了打破國家官員逢進必考的制度,想給帝國官場來一次重新洗牌。三品以上賜爵一等,四品以下提拔一級。

唐帝國建制以來,由六品跳升五品是升遷的重要關口;由四品跳升三品又是另一道關口。

進入三品以後基本上都是看一個人的工作履歷和後台的強硬程度。

進入五品就需要考試,按成績排序。就連從五品也要讓皇帝特批才決定能否錄用。

現在實行泛階制度,五品、三品高官也沒有從前那麽牛了,官員裏面招進來一些“兩有三無”人員:有抱負、有才學,無富貴、無背景、無聊。

官員隊伍改革是一把雙刃劍,窮人的孩子來搶富人家孩子的飯票,激活了用人機制。鹹亨五年(公元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突然下達聖旨,今後皇帝稱為天皇,皇後稱為天後。這真是讓世人大感意外的舉動,皇後稱為“天後”,與其說她是天子的妻子,不如說是“天老爺”的後妃,透著一種神秘與莊嚴的意味。

這是武後對保守勢力的官僚們,來的又一次示威行動,也是針對他們擁護的太子李弘的,這種沉默中的牽制讓人心生寒意。

太子李弘已經結婚,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正式成為攝政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如果李弘順利接班,那麽武後的“垂簾時代”就要成為過去式,太子上位的那一刻,正是武後結束自己政治生命的那一刻。

武後對待李弘從表面上來看,與先前並沒有什麽差別。和過去一樣,她把一些小事交給太子弘去打理。李弘沒有任何異議,但政治大權還是掌握在武後自己的手裏。武後雖然表面平常如常,但她的內心早就波濤洶湧。他除了不滿意太子的所作所為,還將這種憤怒之火燒向那些保守的貴族勢力。

武後通過“天後”這樣一個尊號,向天下暗示自己繼續執政的決心,同時顯示了自己繼續在權力舞台上表演的決心。如今許敬宗和李義府都已經不在了,只剩下她這個孤家寡人向未知的明天大踏步邁進。

這時候帝國官場不斷膨脹,嚴重超編。當領導的超過幹活的,出嘴的比出力的多出好幾倍。

當年太宗皇帝為革除隋末弊政,大規模精簡了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定制官品文武要有定數,規定,超編一人分管領導就要被拖出去,用大板子打屁股100下,超出10人要判刑兩年。

高宗皇帝晚年,那些身穿緋服的四品官比長安城裏兩條腿的蛤蟆都多。不過這種現象對於武後個人而言,在收買人心方面是大有益處的。高宗皇帝的身體越來越差,除了風疾和肺病,又染上了瘧疾。以他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單獨掌握朝政,走兩步就喘,五米之外就分不清是男人還是女人。高宗雖然身體不好,但他扶著墻抱著藥罐也舍不得撒手。權力啊!脆弱男人的速效救心丸。

高宗皇帝寧願讓武後充當自己的形象代言人,也不願意退居二線。武後嚷嚷著要贖天譴,辭職不幹,卻遭到了高宗皇帝的否決。

高宗皇帝采取的方式是在皇後和太子之間走鋼絲,兩邊都不得罪。對於武後幹政,他采取一面擡舉、一面打壓的方法。對於太子監國,他采取左手放權、右手奪權的辦法。夫妻、父子之間的三角政局在高宗皇帝的一手掌控下,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