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陰謀者的假面與誓言

1

一大早,感業寺的氣氛就非同尋常,門前的西大街上開過來一隊隊羽林軍,迅速地布滿全寺,實施戒嚴。住持臨時得到通知,皇上馬上要來拈香,務必迅速布置好一切。感業寺裏,立即忙亂起來,掃地的掃地、設案的設案。而後全體比丘尼一起到大門口,等候接駕。

獨獨一個武媚娘沒有去。她正在禪舍裏,精心地打扮自己。

她攬過鏡子,借著從窗戶紙射進來的新鮮的晨光,仔細地打量著自己,鏡子裏的她,面頰紅潤,印堂、額頭亮得發光,長長的睫毛,放射著喜悅的光芒。兩只眼睛朗若晨星,一股成熟的、動人的青春活力,從美目流轉之間透出來。

和三年前相比,武媚娘依然皮膚白皙,顯得更加高貴和秀美。頭發雖然還不夠長,僅能遮住耳朵,但颯颯青絲,卻也別有一番英武的別樣魅力。

寺裏的鐘聲響了,寺門外傳來人馬的喧鬧聲和鼓樂聲。武媚娘知道,是他來了。

當天唐高宗借祭奠之故路過感業寺,進去行香拜佛,目的是要見到武媚娘。二人相見,感慨了一番光陰流水,前塵往事。先是武媚娘哭哭啼啼,然後李治也禁不住流下眼淚。

武氏泣,上亦泣。武媚娘用自己的眼淚,引出了皇帝的眼淚,當然武媚娘的眼淚,除了感情流露,更多的是經過算計後高度理智化的眼淚。她不能讓這次行動有一點閃失,這是一項精心設計的政治行動,成敗將決定她的命運走向。

盡管武媚娘費盡心機,但她的挑逗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李治返回宮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並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就好像什麽事也沒有發生過。

高宗李治就像一個頑劣的孩子,在感情沖動之後,很快就忘記了眼淚背後那個望穿長安的女子。感業寺事件的意義,並不在於它對李治產生的影響有多大,就算這個影響是微弱和短暫的。因為這個事件已被另一個人能夠改寫別人命運的人所掌握,這個人就是王皇後。

到了秋天,武媚娘所穿的黑袍法衣再也無法掩飾悄悄隆起的腹部,流言和猜測在寺院的尼姑和宮女們中間四處流傳。武媚娘終日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常常在夥房裏嘔吐不止。寺院的住持也不禁感到憂心忡忡,她知道,這個年輕的女子在等待什麽。

一個白雪皚皚的冬日,高宗皇帝派出的一隊黃衣使者來到了感業寺,宣召懷孕六個月的武才人重入皇宮。武媚娘雖然覺得這件事是在意料之中,可是當它終於降臨到自己身上,她仍然感到有些突然和倉促。

感業寺蟄居的漫漫長夜終於過去了,但武媚娘絲毫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在返回宮中的馬車上,一名隨行的侍女悄悄地告訴了武媚娘宮中近來發生的一切。當時,高宗皇帝寵幸的另一位女人蕭淑妃現已產下一子,而沒有子嗣的皇後王氏似乎正在竭盡全力設法將日益受寵的蕭淑妃除掉……

2

就在高宗與武媚娘私會不久,王皇後已經探知此事,她大為惱怒,一個蕭淑妃已經讓皇帝冷落了自己,如今皇帝又愛上了尼姑。王皇後也算是個有心計的女人,如今對她威脅最大的是蕭淑妃,如果把這個尼姑拉入後宮,可以奪取蕭淑妃之寵。

只要皇帝冷落蕭淑妃,自己就有把握重獲君王心。武媚娘僅是先皇的侍妾,地位卑下,諒她入宮後也不致為患。話又說回來,等到先用她取代了蕭淑妃,再想辦法除掉她,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感業寺事件,如果有什麽意義的話,是它對王皇後的影響。處於和蕭淑妃激烈矛盾中的王皇後,這時正在費盡心機找尋擺脫困境的路徑。當聽到感恩寺事件以後,她以為找到了這條路徑。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母親柳氏,母親也贊同。因為事大,她又找舅父柳奭商量。柳奭這時是兵部侍郎,後晉升為中書令,是宰相班子成員之一。柳奭在聽了王皇後和柳氏的計劃後,也以為可行。而且強調武氏在朝中無任何依靠,將來或殺或逐都不是多麽難的事。因此,主張速行。

有了舅父的支持,王皇後便派人入感業寺,讓武媚娘先蓄發,然後等待受召入宮。隨後她把自己的想法向高宗說明,當然她隱瞞了自己的離間計劃,只表示了自己的賢良德性,以博高宗的歡心。高宗滿心歡喜,對皇後的態度也熱情了許多。 

王皇後的決定,從後來事態的發展來看,有開門揖盜、引虎自衛的嫌疑。但王皇後和她所信賴的顧問團當時是看不出來的。在她們看來,這個被迎回宮的只是一個處境不幸的人,武媚娘對他們只能有感激之情,不可能是個忘恩負義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們相信自己的集團有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大到足以摧毀高宗皇帝的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