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利益推手(第2/4頁)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事實上沒有哪個政府願意有事沒事的打仗,國泰民安的日子不是滋潤的很麽?歸根結底,利益才是戰爭背後的真正推手。

荷蘭人在印尼基本上采取的還是以華人來管理當地土著,又利用當地土著的仇富心理還制衡華人。反華風潮爆發後,荷蘭當局還是比較有誠意的表示了和談的意願,賠錢好商量,開放印尼市場也好商量,前提是中國不要出兵。

態度很誠懇,可是在更大的利益驅動下,中方關閉了和談的大門,執意要出兵。這裏頭涉及的就不僅僅是保護華僑的問題了,中國要出兵印尼,這其中牽動的利益群體並不僅僅是中國與荷蘭,其中還包括了英美的利益。

既然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問題,那麽就要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了。談什麽,怎麽談,這些都不需要沈從雲出面。沈從雲要做的只是給出一個大方向,然後由各方代表去討價還價,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作為出兵的一方,中國要占利益的大頭。

……

進入新世紀後,“大艦巨炮主義”成為了各國海軍發展的新方向。英國與德國之間也展開了海軍軍備競賽,紛紛出台新戰艦的建造計劃。作為亞洲新興力量的中國,在這個時間段似乎並沒有摻和到海軍的軍備競賽中。

1910年後,中國政府不過提出了建造兩艘無畏級戰列艦的計劃,1913年初兩艘新式無畏級戰艦正式服役後,中國方面再也沒有提出新的建造計劃。對於中國海軍的低調行徑,中國政府的解釋是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是“近海防禦”,並無將觸角伸向世界的意圖。所以,中國海軍盡管也在不斷的制造新的戰艦,主要發展方向放在了潛艇技術的發展上。

列強們更願意相信中國政府是因為財力問題,才放棄了海軍的大規模發展,集中精力發展陸軍。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只能這樣理解。

1913年的5月,利益分配的談判正在進行期間,中國方面組建聯合艦隊的工作,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關於海軍未來發展方向的會議,正在北京悄悄的進行中。中國海軍的一幹主要領導人無一缺席,也沒人敢缺席,因為主持會議的是沈從雲,制定海軍發展戰略的也是沈從雲。

“以中國現有的工業實力,要想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絕對是缺乏長遠戰略目光的策略。所以我們要另辟蹊徑,大力發展潛艇只是其中的一項措施,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大力的發展航空技術與海軍戰術結合的領域。……,也許有的人不理解這個戰略決策的思想,但是我想說的是,理解不理解,都必須堅決執行。”

沈從雲用一種獨斷專行的方式,制定了中國海軍發展的戰略方向。現階段飛機制造技術還出於相對落後的階段,確實沒有人能理解沈從雲這種發展戰略的長遠性目光。

事實上沈從雲也沒法解釋的清楚,只能來硬的,用個人的權利和威望來做到這一點。從內心的最深處看,沈從雲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盡管現在五十出頭,外表上看起來只有三十五六的樣子,但是沈從雲更相信“天有不測風雲”這句話,所以不惜背著一個獨裁的名聲,也要強行推行更先進的海戰理論。至少要把這個理念深深的根植在海軍這片土壤中。

沈從雲綱領性的發言結束後,會議的下一個議題轉到了出兵印尼上面來。這一次唱主角的無疑是海軍,中國與荷蘭之間的海軍力量對比,用東海艦隊司令鄧世昌的話來說:“荷蘭海軍,土雞瓦狗爾。”雖然有點誇張,但絲毫不過分。以目前中國海軍上百萬噸的總噸位,世界第五總噸位的排名,荷蘭確實不是一個等級的。

關於聯合艦隊司令人選的問題,也沒有什麽太大的爭議,沈從雲以年齡太大為由頭,直接任命更為年輕的李準為聯合艦隊的司令。最終確定了以兩艘無畏級戰艦、二十艘鐵甲巡洋艦為主力,各種船只總量為三百艘組成的艦隊,搭乘一個師的海軍陸戰隊,開赴印尼群島。

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全國媒體正在大肆渲染印尼華僑所收到的迫害,以及我軍出兵的爭議性的時候,沈從雲連夜出了北京,乘專列悄然南下。

疾馳的專列在夜色中一路往前,燈火通明的車廂內,聶梓休與徐一凡筆挺站在沈從雲面前。帶著一副眼鏡的聶梓休,正在侃侃而談。

“由於國家政策的傾斜,加上聯合基金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我們在飛機制造技術,以及飛機用於戰爭用途方面的研究,毫不誇張的說已經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當前西方列強對飛機的使用,還僅僅是停留在用於偵查方面時,我們已經研制出新式的航空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