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初見端倪

趙開聽得趙桓如此念叨,心中暗笑,這些天來的辛苦一掃而空。在趙開之前,宋朝皇帝雖重賦稅,也知道國家無錢,卻從來沒有人想地重財賦大臣,善加理財,而趙桓卻向來重視,不但將自己倚為心腹,便是一年的戰和大計,攻城略地的計劃,亦是根據三司所能負擔的底線來計劃。

其實以宋軍現下的兵力與精銳程度,若是竭澤而漁,重收暴斂,完全能在五十萬精兵之余,再負擔五十萬尋常禁軍,這樣以百萬大軍戮力反攻,在靖康六年便可以將戰線推到黃河以北。皇帝一方面是被金人拿太上皇來做議和的籌碼捆住了手腳,一方面卻也是因為財政負擔不下來,所以故意放緩了擴軍備戰的過程。

待靖康六年整整一年過去,宋軍除了在長安又將上三軍全部擴充補滿之外,再無別的動作,而只是暗中將大量的精銳裝備運送往前方。這一切,也只是在財力可以負擔的前提之下。

當下君臣二人又將這一年的支出詳加檢討,而趙桓更令趙開細心選送若幹通曉財賦的官員與世家子弟,一並多多送往長安太學,備列學習財務,以俟數年後,能多出一些可用的人才。

待趙開退出之後,趙桓看看天色,已經時近正午,宋人規矩,一天兩餐,早晨那頓便是早飯,下午一點左右,便叫晚飯,若是夜裏休息的晚,再吃一些零食酒水,便叫夜點。此時看殿角沙漏,已經接點下午一點,趙桓雖然習慣了宋人的飲食時間,卻也覺得腹中打鼓,餓的發荒。

他一面下令傳膳,一面又急召虞允文等人前來。待一道道銀盤呈送上來時,虞允文等人亦聽命前來。

趙桓一面用膳,一面讓虞允文等人進入內殿等候。各人都是樞密參軍司的成員,這些事到也做慣了,聽得趙桓吩咐,便魚貫而入,到內殿排列好沙盤木圖,等候皇帝用完膳後進來商討。

樞密參軍司亦是去歲整改裁撤中央官署時,在整個朝廷都裁撤官衙時,卻在樞院內加設此司,用來統率整個禁軍的各級參謀軍官。

在趙桓的理解中,樞密院等於是後世的國防部,負責整個國家軍事機器的部署與運作,兵部原說是掌兵冊,兵員器械,其實責權早就削弱,連軍器監這樣的機構,都是被樞院直管。這樣一來,兵部只剩下一下空殼子而已,去年裁撤中央官署時,就削減了兵部不少有名無實的機構,只留下尚書與侍郎等職銜,用來加官而已。而當兵部的裁撤勢成必然,樞密院要負擔的責權太過重大,原本的架構顯然要重新組合與加強。

在設立武備、職方等兵部傳統機構的同時,趙桓下令在樞院組建參軍司,專責各大戰役的籌備策劃,更兼理所有的參謀軍官的領導與人事權,又詔命虞允文加同知樞密,成為樞密副使之一,專責領導這個新成立的機構。而虞允文不負他所托,在靖康六年的下半年,整個參軍司還沒有配置完成所有成員時,已經根據當時宋軍與可預期的力量發展,針對整個宋金戰局大勢,擬定了靖康七年整年的做戰計劃。

隨著新一年財務預算的出台,整個戰役的籌畫也到了最後階段。擺在皇宮清漏閣側殿碩大的沙盤上,滿是象征著宋軍與金兵的紅藍色小旗,標配著每一支宋軍禁軍的位置,最近的後勤供應點,戰馬、兵器弓箭的儲備,道路橋梁情況,以及對金兵每一個萬戶的地理位置的標示,對方戰馬的多少,精銳程度,附近策應所需的時間,每一項每一樣,都標列的清清楚楚。

可以說,這樣完備的戰場分析,這樣詳細的情報以及對相應情報的分析重組,乃至判斷實力,做出相應的部署,在宋金相爭的這個時代,已經超越了任何國家與軍事組織所能做到的極限。

這樣的成績,最大的功勞自然是首創提倡者的趙桓,而其實宋軍的參謀制度也在宣和年間就已經漸漸接近成型,在趙桓的有意的扶持下,並提供了不少後世的簡單的數學與畫圖辦法後,這些原本就很專業的參謀軍官,以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加上虞允文的天才,終於將調動超過五十萬人的禁軍主力,三十多萬人的廂軍,以及近三百萬人的民夫部隊的整個戰役計劃,全部制成完畢。

可以說,這個做戰計劃,已經接近了趙桓理想中德國參謀本部在相應的科技與大環境下所能做到的一切。

虞允文的屬下多達數百人,多半是從數十萬禁軍中選取的身經百戰,而又擔任過參謀軍官,且又心思靈動,不會刻守成規的年輕人。虞允文自己不過二十來歲,而他的屬於年紀平均也就在三十左右。這樣一支年輕的參謀軍官團體,在趙桓給出了大的計劃框架之後,可以充份的發揮想象力與自己的特長,並不因為計劃是皇帝提出就不敢修改。而在趙桓原本的計劃之上,又做出了許多極具想象力的修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