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一見如故

嶽飛由襄陽朔江而上,到渝州,過漢中平原,進入關中,等到達長安城附近時,只不過半個月時間。

與他出發時情形不同,關中平原已經是深秋景像。麥收已過,到處是收割後的田地,割裂的秸稈倒伏在地裏,三三兩兩的農人慢慢的會攏收推,將秸稈堆積成一個個草堆。道路兩邊樹葉金黃,零星飄落在地,再有到處褐黃色的高山大坡,放眼看去,四處竟全是一片金黃。

不但是嶽飛,嶽雲與相隨的諸多將軍親隨,也都是第一次到得關中,眼看得如此秋景,卻也是生平第一次所見,俱是看的呆了。

嶽飛與旁邊不同,略看幾眼景色,便留心附近的道路水利以衣民生情形,自然,最注意的還是駐軍情形。

長安現下不是大宋首都,詔旨只稱行在,原本的京兆府的名稱也罷棄不用,這樣一個要緊所在,四周駐軍原應很多。當年趙構每至一處,文臣武將加上士兵和隨眾的官紳百姓,總得數十萬人,供應極大,而擾民至深。長安成為行在已久,皇帝卻始終不曾大興土木修建室宮,這也罷了,長安附近駐軍由開初的十余萬人,漸漸縮水至萬人不足,去年金兵入侵之後,政事堂與樞府堅持意見,一意要在長安設置一軍,加上內班直護衛,也就三萬余人的護衛軍隊。而至於其余排場護衛,更是從未有過。

嶽飛久聞長安一切供應如常,卻總是以為有誇張粉飾之處,待自己親至城池附近,不遠處灰黑色的城墻翹首可見,而行人百姓稀疏如常,農民收割稼穡如故,到得城外不遠時,也只才有十余人一小隊的騎兵巡邏查視,顯見得傳言不虛,心中委實感慨,深覺趙桓有遠過趙構之處。

他是奉詔至行在的方面節度,有著檢校少保,親軍步兵都指揮使和節度使的頭銜,論說起官職品級,已經位至正二品,就武官來說已經是最高,一行人到得城門附近時,守城的都頭驗看了文書憑證,卻是肅然起敬,向著嶽飛行了一個軍禮,然後笑道:“大帥想必是要立刻進宮中求見,道路若是不熟,末將可以派人引路。”

其實嶽飛趕路過快,按常理象他這樣的方面大員需得有專職官員相迎,安排諸多事宜,他今日趕到,城中相關人員未曾想到,是以竟無人理會。

他略一沉吟,便搖頭笑道:“陛下凡事都有安排,我哪能冒昧請見,不如先到樞院,拜見諸位相公後再說其它。”

“大帥說的是,是末將想左了。”

嶽飛名聲在此時已經遠超同輩,守門的將士雖是西軍系統,對他也是青眼相加,份外客氣。因知嶽飛諸人不熟道路,守門軍官到底派了幾個散直跟隨,騎馬前導,將嶽飛一直引至樞院之外,也不要賞賜,各人又行了軍禮之後,方才告辭而去。

經此一事,嶽飛對長安駐軍映象大好,打聽著捧日軍的統制是姚平仲,方才笑道:“怪道一路觀看,長安駐軍訓練有素,進退之間調理的頗有軍人之姿,卻是姚殿帥統領,這就不足為怪了。”

他難得誇人,姚平仲卻是軍中前輩,嶽飛未從軍時,姚平仲就已經是一軍統制,靖康二年時,姚平仲其實就是勤王宋軍的副統帥,雖然兵敗,卻有血氣之勇,在軍人心中地位不減。

一行人一邊閑話,一邊早派人到樞院裏面報名請見,各人冷眼看去,只覺樞院庭院不深,青磚綠瓦綠樹凋零,極尋常的三進小院格局,要不是有不少禁軍將士持矛執戈護衛,當真看不出來是決斷國家軍國要事的機樞之地。

過得盞茶功夫,卻見一個身形高大的黃袍官員相隨著適才進內通稟的軍士出來,隔的老遠便向嶽飛笑道:“這位想必是嶽帥,下官虞允文,曾在杭州與嶽帥見過幾次,不知道還記得否?”

虞允文一邊問好致意,一邊大步前來,他身高幾近兩米,在當世之時簡直形若巨人,幾步之間,就已經到得嶽飛身邊。

嶽飛身形也是不矮,在虞允文身前也只得擡頭說話,他知道虞允文極有軍事天賦,又是文人出身,因此在說話做事上,俱比武臣少了許多顧忌,也更容易得到政事堂和樞府的信任,而最關鍵之處,也是最不會讓皇帝忌憚,可以倚為心腹。自靖康三年以後,虞允文歷經杭州苗劉兵變,劉光世叛亂,金兵偷襲長安諸事,處置果決,見事明晰,苗劉二人能守住杭州,得力於他,而長安能迅速轉守反攻,亦是此人布置得當。除此之外,奉命出使西夏,以口才變亂,說得夏人退兵,仍然在宋金戰事之外保持中立,種種故事傳入民間,白馬入夏營的故事竟有人傳為話本,以虞允文二十來歲的年紀,怎能不叫人驚詫敬佩。

而此人二十出頭年紀時,已經是簽書樞密,這在宋朝更為前所未有之事,也足見此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