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大駕起行

張浚已經騎馬趕上,看到皇帝為老者披衣,縱然是歡聲如雷,他卻是猛一皺眉。等趙桓含笑回到車上,他也並不客氣,當下就對趙桓直筒筒的說道:“陛下,天子之恩,在於政務。陛下但能打敗金人,與民便利休養生息,就可德被蒼生,何必如此市恩於一人?”

趙桓適才也覺得自己做的孟浪,適才的舉動,雖然能使百姓交口相傳,然而天子的恩德確實不適合施於某一人,也不能太過具體,不然日後事情難為。聽得張浚勸說,原也正色點首,表示他說的對,待聽到“德被蒼生”雲雲,沒來由的想起某一本武俠小說,當即忍不住咧嘴一笑。

“陛下!”

張浚氣的眉眼齊歪,皇帝不聽勸也就算了,居然當面嘲笑,有辱大臣人格。

宋朝大臣畢竟還不象明清,很一些風骨,被皇帝當猴子一樣耍,自然是值得憤怒的。

趙桓知道自己不對,當下斂了笑容,向張浚正色道:“你說的對,是朕一時想起了別的事,竟然笑了。”

“哦。”

張浚自然沒有心情去管皇帝想了什麽笑話,當下放下心來,在馬上拱一拱手,又道:“陛下,一會就到城外,六軍和黃麾大仗都在城外等候,陛下一會請對將士們稍假顏色,以慰將士之心。”

“這是自然,朕省得。”

趙桓原本還當真想講個“笑話”來應景,誰知道這些大臣一個比一個正經,和自己對答時,總是如臨大賓,從不調笑。宋朝士大夫總是自持身份,絕不肯敷衍皇帝,唯恐擔一個弄臣的名聲,也使得皇帝在召對大臣時,顯的分外沒勁。

此時的長安城,委實太小,整個城池的規模,不過是當年唐朝皇城差不多大小,趙桓端坐車上,又行了一刻功夫,就已經穿越城門,到得城外。

甫一出城,近三萬人的宋軍和儀仗侍從們一起呼喊,比起適才的百姓更顯的整齊雄壯,到教猝不及防的趙桓嚇了一大跳。

因著城外全是軍隊,而且多半是剛剛招募的新兵,趙桓特地從車中下來,換過一區馬白,親自跨騎而上,單手持韁,一手扶劍,緩緩而行,檢閱三軍。

“萬歲!”

關陜駐軍,原本是在永興等四路的鄉兵弓手中招募精銳武勇之士,然而這兩年連連征兵,趙桓又有意在關陜節省民力,不能招募光當地的武勇之士,所以當奉聖軍在兩個月前籌劃準備時,就多半在熙河及漢中成都府路附近招募,雖不能是萬中選一,也都是這幾路的精壯武勇之士。

他們多半來自鄉土,在金兵入侵時曾經參加過小規模的做戰,但是並沒有隨軍出征,而是固守鄉裏。待趙桓決意擴軍後,一直是在永興環慶等路招募兵馬,並沒有顧及他處,到得此時,這些自詡武勇的精壯方有機會參加禦營禁軍與敵做戰,是以士兵特別高昂,而又因為皇帝親來校閱,這些連縣令都很少見到的鄉兵們,更是覺得振奮之極,高喊之際,挺胸凸肚,顧盼自雄,以期望被騎馬奔馳而過的皇帝看上一眼。

除了軍隊之外,就是有六千五百人之多的黃麾大仗,因著城中宮室太小,所謂大殿前的廣場站了幾百人就嫌擠,想如同在東京皇宮中那麽擺開是絕無可能的事,因此先是謝亮提議,幹脆削減人數,而更有人提起現在正當戰亂,大仗儀架能整則整,又節省民力,又可以向祖宗謝罪。

而原本一向愛惜民力,不肯浪費國帑的趙桓,在這一件事上卻是出奇的堅持。他雖然不知道這大仗儀駕到底多大規模,但是心裏明白,自己巡行軍前,儀仗護衛絕不能儉省,因為此次不是因為軍情緊急親征,而潼關也罷了,河東失陷給金人幾年,用皇帝威儀重新激勵士民之心,甚至潼關戰事順利的話,有可能直下洛陽中原,縱不能得,也能危脅東京,這個當口兒,皇帝擺著極盛時的儀架到達京西,在鼓舞人心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只是出得城來,親眼看到由六千五百人擺成的全副儀仗時,趙桓還是被深深震撼了。

六千五百人,衣甲鮮亮,手持著各種顯示皇帝威儀的旗幟,靜靜佇立在長安城墻下的平原上,那股子威儀尊貴,堂皇氣派,已經不是用“儀仗”這兩個字可以形容。

最正面的左面,當先是一頂青龍旗,然後是五面五嶽旗、二十五面五方龍旗、十四面神門紅旗、朱雀旗;

右面,當先則是一面白虎旗,然後是五面五鳳旗、二十五面五鳳旗、十四面紅門神旗、真武旗、六杆皂纛飄揚;

這樣的規模,還只是大仗儀架中的“金吾”。

在金吾之下,則是“兵部”,什麽天一旗、攝提旗、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旗、二十八星宿、鳳伯、白澤、飛象、雷公旗……如此種種,加起來足有幾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