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潼關大戰(10)

“好!”

趙桓將眼一瞪,將想上前說話的康承訓嚇退。然後起身上前,向著各人一一目視,然後又道:“朕身邊得力的大將已經全然派到前線,死守長安,朕與朝廷安危,幾十萬百姓的性命,就在諸卿身上!”

此語一出,閣中諸將更是激越,當下一起立誓道:“願保陛下與闔城百姓平安,身百死而不悔。”

“好,卿等如此,朕心甚慰。”

甚慰是甚慰,也成功的使得眼前的這些將軍願意竭力死戰。趙桓心中,卻是一點輕松的感覺也沒有。

真正能攻善守,在軍中很有威望的將軍們,已經全部派到前線。甚至連種極、薛強、折孝忠這樣年紀稍長,被趙桓刻意放在軍中鍛煉的心腹侍衛出身的將軍,亦是不在身邊。

他表面鎮靜,心中其實惴惴。

身為帝王,一向倚重著知兵的樞密大臣和高級將領,而此次的長安一戰,顯然是要他親力親為,沒有可能再去倚靠別人。

張浚,自有他的長處,而這樣的守城決戰,卻不是他可以號召和鼓舞的。

自己默想一回,先向康承訓問道:“依你之見,現在應該如何?”

康承訓身為趙桓的近衛最高首領,原是不贊同趙桓死守的意見,而是贊同大臣的想法,想讓趙桓立刻出奔,最為安全。

只是皇帝做了決斷,他卻也不便多話。身為武將,唯有以誠事君,竭力報效。

見趙桓問話,當即便道:“以臣之見,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知道敵人究竟是否當真前來長安,有多少人馬,步騎若幹,是否有攻城器械,有沒有糧草接濟,把這些弄清,就可以因勢制敵,而不是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趙桓靜靜聽完,環顧左右,卻見張浚、張所、謝亮、王野等知名的大臣,都是面露贊許之色。

也不待他發話,張浚與同知樞密王野一起上前,奏道:“康承訓所言,確是在理。”

張所曾任河北路經略,雖然現在是宰相,卻也忍不住發言道:“不錯,康承訓雖然久在殿前,適才奏對,有大將之風。”

得到這些知兵大臣的首肯,康承訓興奮的滿臉發光,當即又道:“既然諸位大人都很贊同,不若由臣率幾百精騎,前去探查。”

趙桓搖頭道:“你是殿前禁軍的最高統領,有你在則軍心士氣不必朕操心,你若有個閃失,軍心必定不穩。”

康承訓還要再上前請求,趙桓微微搖頭,以目光將他止住。

長安城內,他最信重的大將就是此人,怎麽可能讓他去以身犯險。

當即令道:“以胡斌為正,朱績為副,帶三百精騎,前去河中一帶查看,若是見了敵人,不可接戰,只需弄清情形,便立刻返回。”

胡、朱二人,都是殿前司的將官,聽得皇帝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由二人,兩人相視而笑,摩拳擦掌,上前一步,同道:“臣謹遵陛下聖諭,一旦見到敵兵,必定不會交戰。”

趙桓眉宇間略帶倦色,又令道:“若是見了逃出來的各府、縣官員,可以順途帶回。”

“是,臣等曉得。”

趙桓強打精神,朗聲笑道:“二位將軍皆朕身前虎賁將軍,必定不負朕望。”

說罷,也不必走樞密發令的程序,直接令人交給二人皇帝的詔令,由二人持令,調動兵馬,連夜出城,前去探看敵情。

張浚目視這二人離去,知道此事已成定局,當即回轉心思,向著趙桓道:“既然陛下決意如此?”

這樣的問話,其實對皇帝來說很是不恭,他卻自然而然的問了出來。

趙桓微微一笑,向他道:“朕決心已下。”

“是,臣明白了。”張浚躬身一禮,眉宇間已滿是凝重肅殺之氣。

他又躬身道:“臣為陛下的掌兵大臣,自然要為陛下出謀劃策,陛下既然不納巡狩之議,那麽臣還有話要說。”

“卿且道來。”

“陛下今夜安排,尚屬妥當。不過還有許多疏漏之處。”

此時此刻,也沒有人計較張浚的言辭,甚至他自己,也只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並不在意。見皇帝緊鎖眉頭,只待自己說話,便緊接著又道:“調派兵馬到城墻附近,原是對的,不過陛下只是下令全軍一古腦的過去,不分輕重主次,沒有後手,如果敵人今夜就至,只要一點被破,就很可能全局潰敗。再有,除了調兵到城頭,還需讓長安府調派精壯百姓,準備擂木、火藥、石塊、沙包等守城器械,敵情緊急,需不能有半點耽擱。”

趙桓聽到這裏,已經知道對方說的全然正確。

守城需要分清主次,也要有相應的預備隊,更需要大量的守城輔助器械。

趙桓的第一反應固然正確,卻有點一古腦把家當全拉上去的弊病,倒是張浚不緊不慢,提出來的幾條,都屬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