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監軍

“為老夫人壽,需盡飲此杯。”

天氣冷了,張府延請客人的地方都收拾的極為精潔,也全部剛剛裱糊過。大客廳裏擺了幾十桌,花廳裏頭有小戲,最親近的客人,就擺在大花廳和戲台左側的小廳裏頭。

熱氣騰騰的各式火鍋,冷盤熱盤,放了滿滿一桌子。

和當時宴客的普通規矩不同,一人一幾或是四人坐的小方桌才是主流,張府這裏倒是革新了,一律的大圓桌,能坐十幾個人,吃飽了便去看雜戲,要不然就回來吃上幾巡,都很隨意。

小廳裏頭人並不多,最低身份的也得是指揮僉事,都是跟隨日久的老人兒,所以彼此間情意很深,說話喝酒,都很隨意。

喝上幾巡,為老夫人上壽之後,說話就更加隨意了。

如這種各部門首腦聚集的事,在錦衣衛來說也不是天天有,機會難得,各人都是交頭結耳,彼此交換意見。

只有黃二幾個粗貨,辦事可以,心思實在不夠靈動,此時只是甩開腮幫子胡吃海喝。張府的菜,不大講究食材,什麽熊掌猩唇鹿尾之類,向來不曾備辦。

但眼前這火鍋,湯料是秋天時的凍蟹膏所熬成,香氣撲鼻,光是這一鍋湯就叫人食指大動,再加上關外送來的冰雞、白魚、南邊送過來的特長,薊鎮送來的上等羊肉薄切成片,都是精中選精的貢物,送到皇宮之後,自然少不得張府一份。

光是這些食材,說著不驚人,但不是第一等的權貴之家,想見一見都難。

桌上的冷盤,鮮芹和黃瓜等物也是猶為難得,所以黃二等饕餮之徒顧不上別的,只是埋首大吃。

他們只管是吃,別的人是三五成群,竊竊私語。

年錫之和陳懷忠等文官亦是自成系統,每人都是一個小小巧巧的海棠杯,略吃些菜就不再吃,只是手中持杯躲到一邊,彼此說些閑話。

“卻不知道徐大人到了何處了?”

徐穆塵走了已經快一年,按鄭和下西洋的腳程來算,怕也早就過了南洋地界,到了更遠的地方。

當時的海圖在宣德年間就已經燒光了,雖然張佳木下令出過海的人按回憶和一些殘余的資料來匯出海圖,但畢竟時隔時間太久,懂得星位和繪圖的老海員所剩無已。

其實以鄭和下西洋時的造船和定星繪圖的技術水平,從南方往北京運送物資是很輕松的事,畢竟不是遠洋航行,可以沿著大陸線近距離的航行,風險有限。

就是當時的人只知道以大艦隊耀武揚威,對真正的國計民生絲毫沒有考慮。而考慮這些的文官又無限趨向於保守主義,既然浪費,就幹脆不要。

這種思維方式當然叫人哭笑不得,不過在沒有好辦法杜絕皇帝無限制的使用民力的前提下,也只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出海近一年,留在京中的人自是不安。

究竟如何,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唯一可堪告慰的就是船隊規模很大,很難因為一場風暴而被消滅。

至於海盜什麽的,恐怕更難是金千石等精銳官兵的對手。

雖只數百人,在南洋一帶恐怕能敵數千土著,安全上不必太擔心。

功夫做足了,但當時的人對大海外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擔心和傳言,中國畢竟是農耕民族,除了近海的省份,普通人對大海就有一種無知而畏懼的情緒。

陳懷忠和年錫之都是內陸山西人,情緒上很容易就共通起來。

“唉,茫茫大海,不知道徐年兄安危如何。”提起這個,年錫之對張佳木都是頗有怨氣,“眼下衛中事多,要是他在,恐怕吾等肩頭壓力便要小很多。”

“呵呵,原是如此。”

徐穆塵若在,陳懷忠倒是不能上位,所以這個話題也就不能繼續下去了。

好在話頭已開,底下就很好辦了,當下想了一想,便是又笑道:“東宮最近又進了一批侍讀學士,其中有一人,怕是你還認識,喔,不僅如此,怕是太保也識得的。”

“誰啊?”年錫之被勾起了好奇之心,問道:“說來聽聽。”

“原本的監察禦史楊暄啊。”

“哦,是他”

楊暄倒真的是老熟人,張佳木起家,倒也是和他關系很深。當初赫赫有名的東廠暗探弄出的雷擊案,實則就是在夾墻藏了大量火藥,借著雨天引火起爆,當時楊暄的政敵想用這種手段來攻掉此人。

這還是景泰舊事了,楊暄算是王驥的人,也是護衛當今,所以當時的東廠上承景泰帝意,對此人百般刁難。

還好張佳木查出真相,使得此人回復清白,等天順復辟之後,楊暄也就官符如火,很快就升到僉都禦史,又放在江西當按察使,在外兩年,終於返京,卻沒有回都察院,直接做了翰林學士,又到東宮侍講。

對當時文官的安排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好了。伺候東宮,可保幾十年富貴,新皇即位,無疑就是內閣宰相,所以翰林加東宮講官,就等於是現成的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