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論吏(第2/2頁)

“這大約和太保的吏科學校有關吧?”

“是的。”張佳木坦然點頭,道:“本衛的吏科學校,不過是個試驗罷了。現在看來,還算是成功。現下以我的意思,要推行於大明天下,以後的吏員,全部要從學校中出來,而且要分門別類,比如有學算的,學法的,學商的,其實,這也是和地方官員雇傭幕賓一樣,只是把私雇便成國家的正式職位,而且分為層級,其實也就是把典吏、攢吏、令吏分的更詳細,層次更鮮明一些。當然,待遇也要強的多,現在一個小吏,如果只憑明面的收入,上不能養父母,中不能養自身,下不能撫妻子,這樣他勢必會貪汙索賄,只有把人的收入提上去,才能以律科來刑束之,不然的話,就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閣老,以為然否呢?”

關於吏制改革的事,其實張佳木早就吹過風,而且所說的話都是切中時弊。其實當時的人都知道吏治不合理,急需改革,但就是沒有這種真正能負起責任,並且有這種能力的政治家。

明之吏制是極為失敗的,連累後來學它的清朝也是如此,終明清兩朝就沒有真正運作很成功並且真正施行統治的地方官府。一切都是靠的宗族和士紳力量再配合官府的模糊統治,一直到清亡之後百姓,政府才能實行精確統治,真正粉碎了宗族的權力和士紳的統治。

明的吏員,層次不清,責權不分,待遇差勁,社會地位低下,說是九年無差錯可以升級考選為官,但實際上能通過這種苛刻考核的人萬中無一。升遷無望,地位低下,又可以世襲,這種制度之下,當然就催生出一群群彼此勾手,損公肥私,甚至挾持上官,上下其手的吏員集團。

在這種小吏的把持下,就算是有實權的地方大吏也不能不買賬。至清時,戶部的書吏甚至可以要挾封疆大吏,哪怕就是乾隆年間最威風,權勢最大的福康安福大帥,對戶部的這些吏員也是沒有辦法,該給的紅包一文錢也不能少給,不然的話,他的軍費報銷就會遇到一次又一次的麻煩,麻煩一多,皇帝就可能心煩,對福康安的形象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這種情形下,如何決擇,相信也就不用多說了。

明清之際,吏員的勢力就是這麽一點一點的經營下來,漸漸至盤根錯節。與之相輔相成的,就是師爺制度。

因為官員自己沒有從政經驗,而且分身乏術,同時,地方吏員和當地士紳是彼此勾結的,根本不可信任。所以無論如何,上任時要帶領著自己的一幫私人來幫手。

這樣一來,師爺就大行其道了。

在明初時,浙江紹興因為多山少田,民皆困苦,而江南一帶已經開發完畢,人文基礎不弱,而各層官員又急需師爺,所以紹興人開始大量出去應幕。一人帶動一家,子侄之輩也早早就隨之出去鍛煉,長大後就被推薦到某官之下做事,時間久了,幾十年上百年幾百年下來,所有當官的幕府都少不了一個紹興師爺。

所為何來?因為別的官員用的就是紹興人,師爺和師爺要打交道的,用的不是紹興師爺,做起事來事倍功半,格外麻煩,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特別是要緊的刑名師爺,一定用的是紹興人。紹興師爺的一封書信,輾轉天下,往往可以左右無數個地方官和京官,成案可以推翻,命案能打成無罪,數百年下,說是明清天下,在某種層面上來說,反而也可以說是紹興人的天下。

現在以張佳木的做法,就是要徹底革新改遍眼下的這種情形,吏員不能世襲,而且分門別類的由官府來任命,杜絕吏員和師爺之害。

這其中利弊,李賢知之甚深,所以張佳木一說,他便是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