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無聲

皇帝的任何任命都是有其道理在的。對李賢的任命,自然也是頗有深意。

謝恩之後,內閣諸成員紛紛是上前恭喜,李賢一一揖讓致謝,只是感謝之時,臉上也並沒有什麽特別高興的表情,和一般人升官時如沐春風的感覺就差的遠了。

“李公何郁郁也?”

呂原和李賢私交尚可,見他不怎麽歡喜,因而打趣道:“難道有什麽不歡喜之處?”

“哪裏,哪裏”

“那是?”

“聖恩深厚,賢思之惶愧……眼下大事,就渺茫無頭緒,這麽一想,就更加慚愧的緊了。”

“原來如此”呂原的臉上露出佩服的神情,拱一拱手,道:“佩服之至。”

“過獎了。”李賢臉上突然露出一絲苦惱的神色,想了一想,便決意把自己的想法向這幾個同僚和盤托出。

公平來說,這幾個同僚能力都有不同的缺失,比起李賢的急變和富有大局觀,也就是“經濟”之道上的學問和功力,實在是頗有差距。

但在個人品格上,這幾個同僚都絕沒有問題。可以說,在天順初年的這個內閣班子裏沒有搗亂和純粹喜歡政爭的人……排第三的聯合第二拱老一,幹掉老一再重新互鬥,大明內閣二百多年幾乎就是這樣下來的。

內閣的內鬥比外朝要嚴重的多,經常是搞的人連命也沒有。在最高峰的時候,夏言等首輔都被砍了腦袋。而徐階在鬥倒嚴閣老後,又得罪後來的繼任者,結果人家放了海瑞去鬥徐階,把徐家二十萬畝土地退回不說,還把徐階的兩個兒子弄到充軍。

前任首輔被弄的如此狼狽,其實還有性命之憂,明之內閣爭鬥,其實和後世的政爭比起來是絲毫不差的。

這其中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心機,也足夠後人好好學習了。

這就是職業經理人在特定政治環境下的政治智慧,等這些人精搞清楚框架和自己手中的權力之後,再搞定那些只能依靠他們的太監,就能在相當的時間內整合政權,成為真正的執掌國柄的人物。

張居正就是其中一人。

現在的李賢當然還不行,現在的內閣政治剛開始發端,很多事情尚且沒有確定,最少,李賢做事仍然受到強大的掣肘,這個條件下如果內閣還在內鬥,或是有品格不好的人混跡其中,那事情就沒有辦法做下去了。

這是天大的幸運,李賢認為。

當然,他並不知道,在成化早年,先是陳文接替他的首輔,然後又是彭時,內閣之中,已經有三任首輔在,而且都是名聲不錯,頗有清正之名的首輔,這不僅僅是李賢的幸運,事實上,也是整個國家之幸。

“這只是小事。”李賢頓了頓,向著眾人道:“學生仍然是去見了太保再說。”

“好,那我等恭候好音就是。”

現在內閣之中,其實對接受兩個奏議已經有定論了。

事實上,大家迫切想改良的就是細節。有關官田的管理,層級分配,地方官員的任命是否由主官自己決定,還是由當地布政司代為決定……這些細節才是內閣感興趣的。

而是否同意加俸和改良火耗征收辦法,決定是顯然的。

大誥再牛,畢竟是一位死去帝王留下的東西,嚇不到人。

而實際情形,卻是張佳木在看到問題的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可堪選擇的答案。究竟要不要接受,並不是細節和技術上的問題,是個人都能看到張佳木方案的好處。兩個大的提案下還有不少小的提案,但只是按目前的做法來改制,好處已經是很大很大了。

明制有其優點和長處,在皇權的穩定性和對軍隊的控制力及戰鬥力的保持上,好歹維持在了一個及格線上。

明之宦官為禍遠不及漢唐為烈,而軍隊忠誠穩定,除了亡國那幾年,軍隊始終在效忠和聽命行事,唐和五代的藩鎮為禍並沒有出現。明的文官雖然不及宋待遇良好和受到極高的尊重,但他們在廷杖和殺頭的威脅下仍然保持住了風骨……但無論如何,大明的國家制度是退步的,比起漢、唐、宋,明有超過這幾朝的優點,但更多的,是比這幾個強大王朝的退步。

漢的地方官制,唐的中央官制,還有這兩個王朝的強大武力遠超過明,而就宋來說,宋對國家的控制力,在失掉黃河以北國土後,宋的財政收入反而由六千萬貫漲到了一億貫……這是何等的橫征暴殮,但宋的百姓並沒有大規模的造反,一直到南宋滅亡,也沒有出現因為土地兼並和天災人禍的大規模的造反而毀滅王朝。

宋是對外的制度出了麻煩,但無論如何,它成功的養活了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並且給對方極為優厚的待遇,它還養活了一支更加龐大的職業軍隊,並且給它裝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武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