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風車(第2/2頁)

在年錫之等人眼前,就是這般的情形,每幾戶農戶,或是牛負,或是馬背,每家都是有一兩石糧,一次運來,全部磨成面粉。

尋常年節,一戶人家舍得一次磨幾鬥麥子,就是殷實小康之家了,因為沒有頓頓吃白面的道理,就算吃,也會加些雜糧和著家,五六口的人家,三五鬥面,夠吃好久。

現在這莊上的人,卻是把一石兩石的麥子全磨成面,就在這風車前排著隊,光是眼前的情形,就已經足夠叫人詫異了。

“這是因為有免費的勞力。”張佳木倒是知道端底,向著身邊的人笑道:“磨面可不是全自己吃,拿到城中去賣,所獲比麥子要貴的多。要是叫他們自己磨,或是用騾馬磨,可就沒這個耐心賺這種錢了。”

這麽一說,各人才是恍然大悟。當時的北方是以面食為主,地域區別很濃,不似後世,交通方便,其實各地吃的方式和食材都差不多了。在當時的北方是以純粹的面食為主,只有貴人和南方到北方的士紳和商人才會習慣吃米,大量面食,當然就需要大量面粉,而磨面實在是一件重體力活,一般的人也做不來。

有這個風車,倒是給莊上的佃農們無形之中加了不小的收入,算是明顯的惠民之事了。

“剛修這玩意的時候。”張佳木扶著母親,笑道:“他們都以為是笑談。幾扇風葉,就象玩意兒一樣,能做什麽?”

徐氏看了磨盤在風車的帶動下磨著麥子,也是大為驚奇,只道:“我兒,你是怎麽想到的?”

“兒也是無意中所得,呵呵。”

“這真是好東西,省了多少力氣”

“嗯,省下力氣來,修路,修橋,就算是整治自己家院子,也是好的。”

國人太苦,缺乏的就是畜力和這些輔助性的工具。歷代的戰亂興替,使得統治者能修直官道,勸農植桑就是太平盛世了。

千年之下,國人也是被折騰的不清。等數百年後,英使登陸中國,看到的就全部是衣衫襤褸,沒有生氣,沒有自尊,肮臟的可怕的中國人。

而事實上,在大明時,人還是幹凈,守禮,自尊有節制,相形之下,當時的歐洲傳教士到中國無不驚奇於中國人的文明和幹凈的程度,這幹凈包括衣食,道路,家居,同時的歐洲,哪怕就是巴黎,也是遍地汙水,人的糞便和馬的糞便混雜一處,相隔不過兩百年,世間就是一大變,也是可嗟可嘆。

在張佳木這裏,因為有意的重視,放眼看去,庭院都是整潔幹凈,甚至村前道路也是墊的平如鏡,堅似鐵,房前菜地平整,也不似普通的村莊那麽汙水橫流的樣子,亦無雜草,都被管莊執事下令閑時除去了。

村中道路,則全部是由磚石燒出來的小塊青磚鋪成道路,所以就算雨天時,也不會泥濘不可行人。

這,其實都是用畜力和風車釋放了人力的結果,當然,也是有督促。張佳木在後世時,在機械使得人力完全解放的情形下到一些農莊,一旦雨天,泥水滂沱,汙穢不堪,垃圾遍地……這使得他覺得,有時候,說國人勤勞而衛生,實在也是挺不負責任的傳言。

在他這進裏,絕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廁所不準自己私建,因為要積肥,所以有大型的公廁,村中道路平整,有暗溝排水,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倒也不需要劃什麽地方來填放垃圾。

再加上有意植的一些竹子和花草,放眼看去,但見青碧成綠,庭院深處,大樹青青如蓋,樹下再放些桌椅,擺上棋盤,盡管是目不識丁的老農,但也儼然是隱世的鴻儒。

在莊口到達莊中,看了一圈,跟隨的人無不佩服,都只道:“用心也深,惠及生民也深,在這裏為佃農,怕是真的是能書生笑傲王侯了。”

便是公主,亦非完全不懂生民艱苦的溫室花草,此時,便是用含情脈脈的眼神,深深的看著張佳木,眼神中,全是期許和贊賞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