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儲備

“如何?”內閣之中,趙榮攤手,苦笑:“學生就說了,太保太過心急,你看,有李賢和彭時這兩人在,內閣也是鐵桶一般,根本沒有機會。”

“唔,學生會上復太保,將今日之事如實報之。”年富亦是苦笑,搖著頭道:“是有點孟浪了,這一回,太保怕是失算了。”

趙榮倒是不以為然,反駁道:“內閣的反應,當在太保預料之中罷?”

“不然。”年富道:“太保現在是得意的時候,在他看來,可能內閣不一定有如此齊心。只要有一點變化,他就能抓住機會。現在看來,確實是失算了。”

“這且不論。”趙榮又回到開頭,問道:“編練京營充實新銳的事,看來短期內是辦不成了?”

“應該是無可奈何。”年富比趙榮敏銳的多,也是感覺到這是文官和張佳木在鬥法,預料之中,不僅此事內閣會集體抗議,或是打太極,拖著不辦。而且其余的事,也會多方掣肘。想到這裏,這位在地方上就是以幹練聞名,在中央也是清廉自持,官聲甚好的兵部尚書也是搖頭嘆息,只道:“國事這麽流於意氣,真是伊於胡底”

趙榮倒無所謂,只笑笑道:“學生只等太保的決定,反正,戶部的錢糧好歹是學生可以做主的,隨意調撥就是。”

說起這個,年富倒是很有興趣,他問道:“九邊現在用糧極多,開中法也漸漸敗壞,近來肯運糧到邊境的商人是越來越少,我要請問,將來如何?”

“這能如何?”趙榮搖頭道:“以往還能指望九邊的衛所運糧到京師,現在當然不必做這個夢了。糧食們,他們能自給自足最好,不夠,咱們貼補一些就是了。衛所麽,有口飯吃就行,好歹他們自己有地,能自己收成一些,夠糊口就行。”

年富聽完,默然良久,才嘆道:“這樣,衛所的軍人想有余力訓練打仗,怕是難了。”

“這可不是?”趙榮道:“好賴有邊兵,募來的都是悍勇之輩,給他們兵甲器杖,備邊的事,要靠招募來的邊兵來打。”

“非衛所制度募集來的,只怕承平和備邊還夠,一時有大戰事,用的銀子就不知道是多少了,這樣的話,國家財政就難以負擔。”

“是的,正是這個道理。”趙榮扳著指頭算了算,又撓了撓頭,這才又道:“就維持現在這樣,也差不離了,就保喇那貨,想犯邊?再過一百年差不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年富倒是沒趙榮想的這麽輕松,不過,事關軍事重事,他這個兵部尚書也根本當不得家,只能是上頭這些大人物的棋子了。

想起來,還真是悲哀。

大明的邊防現狀就是如此,以前衛所制度未崩壞前,邊境就是靠衛所軍人鎮守,他們不僅自己要種地養活自己,還要負責防秋打仗,然後還要上繳一部份糧食給國家,不足的部分,才由開中法來補齊。

除了糧食,各軍鎮還要上交鎧甲、兵器、生膠、漆、尾羽、牛皮等戰略軍事物資。當然,這種不合理的現狀是注定不會維持太久的,所以現在衛所中軍戶逃亡甚多,而且被大軍頭們盤剝之後,哪裏還有余力往上繳糧繳物?衛所早就不能自足,軍戶不能富足,當然也就不能打仗。

衛所無用,就得用招募的辦法充實邊軍,也就是說,大明脆弱的財政系統裏要拿出相當高的錢糧金銀來養兵,這也並非是明太祖之法,但,除此之外,別無辦法。

財政不靈,養兵當然吃力,招募的邊軍開始待遇就不高,待國家財政更困難時,則邊軍待遇也就越低,待遇低到不能養活自己時,邊軍就成了造反的爭先鋒。

或者說,根本沒有真正的戰鬥力。

而且,也有嚴重的問題,就是將領私兵化。邊軍是招募來的,在文官撥給武官糧餉後,怎麽用,卻是隨便武官自己,反正只要武官仰視文臣就可以,等武將們裝孫子領了糧餉,然後就是大爺了。

糧餉怎麽發,武器鎧甲怎麽分配,就完全是由武官自己決定。

等明朝中葉之後,一個總兵官級的武官養幾百上千甚至是幾千的私兵已經是很正常的事了,軍閥化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文官還勒著武官的脖子不松,把爵祿和糧餉發放還把在手中不放,這種情形注定不會在亂世中維持太久,等到了崇禎年間,果然武官們大舉反彈,很輕松隨意的就把整個文官階層踩在了腳下。

當然,這種文武相鬥所帶來的後果也是極為嚴重的,文武不和,文視武為奴,武視文為仇,彼此敵視,明末很多事情,就是壞在此等劣政之上。

眼前兩人,算是文官裏的精英了,但此等事的惡果,卻也是完全想象不到。

兩人議論一會兒,也不覺得有什麽辦法可想,於是彼此作揖而別,各自回府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