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和買(第2/2頁)

靖難之役,更是宦官們給當時的燕王提供情報,告之南京空虛的消息。結果靖難的勝負點就在宦官們提供的這一條有用的情報上了。

由此來看,成祖皇帝對宦官的信任和重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永樂年間的鄭和等人,到仁宣和正統年間,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已經成為文官和勛戚之間的第三個龐大的勢力集團。

在王振年間,這個新興的政治集團甚至淩駕於武官和文官兩大系統之上,成為左右天下局面的第一大勢力。

當時不少人都不知道,終大明二百余年,宦官將成為皇帝制約外朝的工具。後人常說東漢、唐、明這三朝是宦官為禍最烈的三朝,但平心而論,宦官雖為害頗多,但只是皇權的延續,而不象東漢和唐一樣,宦官勢力是比皇權更加強大,甚至廢立皇帝也由這個集團決定,甚至可以弑殺不合心意的皇帝,再扶立新君。

明朝的宦官勢力也有發展到坐大的過程,但無論如何,再紅再強大的宦官,只要不合皇帝的心意,說換便換,說殺便殺,這是因為大明的宦官是依附在皇權之下的,所以只要主人不喜歡了,殺一太監,直如杖殺一個不聽話的奴才,或是直如殺一條狗一般。

在最近的政治鬥爭中,明顯宦官們不得皇帝的歡喜,或是說,皇帝覺得在現階段可以壓制一下宦官勢力,所以張佳木的條陳奏一條準一條,禁崇文門關稅是一條,接下來,便是禁止和買這一條。

和買雖是皇帝授意,但也是宦官大發其財的門路。

到了某個商鋪,只說要某種貨物,挑好的和多的,店家沒有也不妨事,可以自己去買。開出的貨品又貴又多,店家當然不能承受,於是就得賄賂宦官以減少和買的貨物數量和價格。

這麽一來一去,錢就到手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門路,或是總有攤到真正和買的倒黴鬼。

商人一被攤派,舉家出逃,或是幹脆上吊的,比比皆是,簡直不勝枚舉。

禁了和買,普通百姓還感受不深,但這些天,私下放炮慶賀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而私下給張佳木立長生牌位的,可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禁崇文門關稅還只是觸動了守關稅吏和低品宦官,以及司禮監的利益。禁和買卻是得罪了宮中大多數的宦官,因為再小的宦官也能借著出來和買撈點好處,禁了這條,沒有這種借口,卻是哪一個商家也不會買他們的賬,就算出來買幾個包子吃,也得自己老老實實的掏錢了。

有此兩擊,宦官們當然是恨張佳木入骨,而對張佳木來說,禁和買和禁稅關的事,也是關系到他的政治聲譽,絕不允許有任何的反復。

此事要緊,只得把出城的功夫再耽擱一下。

況且,晉位太保,第一件事也是要寫辭讓的表章送進宮去,雖然是官樣文章,卻也是必不可免的事。

想了一想,張佳木便吩咐張福等人道:“你們在這裏等著。”

“大爺,今天還要出城去?”張福也頗感意外,晉位太保這麽大的事,這位大爺一轉眼就拋在腦後了,好象就是別人的事,和自己再不相幹的。

“哼。”張佳木也是冷哼一聲,接著便是苦笑,半響過後,才道:“現在,不是安享富貴的時候,不必多說了,再晚也要出城。”

“是,小人們伺候就是了,不敢耽擱事。”

“嗯。”張佳木點了點頭,又向李成桂吩咐道:“你派人去和年錫之說,叫他給我寫辭讓的奏折,現在就寫,一會我從東宮出來,就要去見皇上。”

“是,請大人放心。”

“府中一切如常,留下來的,都給我老老實實的呆在府裏,不要出去炫耀生事。”

這一次,更多的人垂手答應著:“是,請大爺放心。”

“來人取我的官服來。”因是打算出城,所以只是著家常的衣服,就是傳旨也沒有換過衣袍,這會子是要進宮,自然是要換衣服了。

等袍服換好,四周已經是一片肅靜,張佳木只向著張澤微一點頭,然後便是用力一夾跨下的戰馬,在得得的馬蹄聲響之後,數十騎向著東華門的方向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