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謀利(第2/2頁)

除了這些,張佳木還有葡萄酒等大賺特賺的壟斷產業,獲利更是可以用暴利來形容,琉璃出產,還有那些新奇玩意,都獲利頗豐。

錦衣衛加入其中的郵傳業,就是張佳木開創的,目前已經行諸七個省份,凡物品、信件等物都比價遞送,再過一陣子,解決了馬車問題,就能開展長途運人的業務了。

就是這樣,獲利也是極大了。

古人交通不便,出百裏就有生死決別之感,更不必提千裏之遙。經常看話本小說的知道,出外行商,應考,或是探親訪友,一出數月是短時間的,出去數年,那可是常有的事。

曾國藩父母於京中返湖南家鄉,四十天才到家,曾國藩在書信中誇說這是神速,沒有別的事光趕路就這麽久,要是稍微耽擱一下,幾個月時間都嫌不夠。

長年在外,又沒有電話視訊,通個消息就只能靠書信。

但又沒有專門的代遞書信的組織,只能托熟人帶信,或是在會館裏尋得同鄉,許以小許,托帶書信。

若是物品,就只能是家人親戚,或是信的過的朋友,不然,也不敢托人帶取。

大明有鋪設在全國的驛站系統,每個驛站都分為若幹部門,大的驛站有數十人,小站亦有十數人,但驛站只負責軍事、情報、迎來送往官員,別的事物,一律不加理會。

就是這種規定,到了後來也成具文,驛站在軍事和情報上的作用有限了,更多的是把資源用來迎來送往的官員接待。

超標是肯定的,後來官員不僅自己來,連家屬也是由驛站招待。公款吃喝,浪費無度。

海瑞出名,就是在敢抗拒當時的巡撫大人的公子來遊玩,並且絕不用公款招待。經此一事,才使得他大為出名,以風骨硬挺聞名天下。

整個大明官場就海瑞一個異類,可想當時的驛站公費有多浪費,而到明末,崇禎為了省下這筆黑洞樣的費用就把驛站給裁撤了。

結果就是把驛夫李自成搞失業了……然後李自成便只能自主創業,成為職業造反者挖老朱家的祖墳去了。

當時的驛站是絕不能裁撤的,一項事業,到了末尾的時候,任何改變都可以是傷筋動骨,都可能是致命的。

只能徐徐圖之,慢慢恢復改良。

而在現在,張佳木認為,改革驛站系統,則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之一。這種驛站系統,連漢時的亭都不如,早就該裁撤和改革了。

他的郵傳系統就是民辦驛站的試點,當然,也是順帶著自己發點財。

總不能把所有來錢的東西都歸錦衣衛,他已經貼補的夠多啦。現在東北的人參東珠毛皮,還有泉州的海洋貿易已經開展,幾處金礦和銀礦開挖的如火如荼,錦衣衛自己的銀子是足夠使了,他也到了給自己和子孫後代做點打算的時候了。

一樣兩樣的收入,只是普通的富翁水平,但是各種各樣的收入加在一起,就當真是可觀的很了。要不然,張佳木也不必把錢老夫子這個老賬花子從錦衣衛請來,專門給自己當賬房師爺了。

“大約是,嗯,大約是收入了四十多萬的銀子。”錢老夫子一輩子也沒想到自己也會用大約這種模棱兩可的話來報賬,但這位大爺手底下的產業實在是太龐大,太驚人了。

一年多的發展,光是葡萄酒莊就有好幾十個,利潤驚人,而且已經不止販賣葡萄酒,各省的好酒一樣販賣,形成了一個完全的產業鏈。

各種大棚出產,郵傳系統,鮑家灣的各種工廠,粗算一算,給張佳木效力賺錢的怕也有好幾千人,這樣的財富,完全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怕是國朝建立起來的第一人了。

而這一切財富的積累,不過是兩年時間,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極為驚人了。

要說全部的財富,張佳木還沒有過五十萬,比起蘇松一帶的大財主還有不如。國朝承平已久,盡管是對商人持歧視的態度,但現在身家過百萬,甚至數百萬的巨富大賈已經出現,而且,為數不少。

看到錢老夫子一臉緊張的樣子,張佳木哈哈一笑,向他道:“這點銀子就嚇壞了?看吧,再過五年,我非得和萬三秀比一比富不可,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