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錢莊

“大爺,錢莊還在虧呢。”錢老夫子覺得有責任給主人提個醒。到底是年輕人,一順就不知道高低深淺了。

要說權貴之家,開質鋪的有的是,百姓生活不困苦的還真沒幾家。就算是小康之家,也難免要和質鋪打交道。春暖花開的時候當了棉襖,等秋風一起的時候再給贖回來繼續穿上,這都是常有的事。

有時候,就缺的是幾百個大錢,沒有這錢,就繞不過去。

正因如此,開質鋪的最為賺錢,當然,要是能有白來的鹽引茶引,或是去自己開鹽井搶茶山,那來錢更快。

不然的話,就是在蘇松一帶販賣絲綢,那也是來錢很快的行當。

除此之外,就是在夏收秋收的時候,低價收糧,等冬荒的時候高價出售,這種大糧商,也是極為賺錢的。

大明在常平倉上極為失敗,因為開礦的失誤,銅錢嚴重不足,導致收取賦稅時百姓只能賤賣糧食來換取銀子和銅錢交稅,等自己糧食不夠吃了,又只能高價購買。

中間的差價,就是質鋪和糧商等大商人一並賺了去了。

當然了,在大明,商業只是政治強權的延續,沒有強權的商業是不可能長久的。再厲害的大商人,就算是家資百萬的大商人,一旦落在有心人眼裏,輕則破財,重則破家,都可能是分分鐘的事。

所以,真正的長袖善舞的大商人都是依附於官紳之下的,只有上頭有人罩著,而且得是真正的有權勢的大人物當後台,這才能把生意做大,做長久。

至於張佳木的錢莊生意,其實是提前了二百來年,山西人依靠著和清廷的關系在各地設立錢莊,在清末時,又開辦了匯兌業務,被清朝皇帝褒獎為匯通天下,占盡了當時風流。

而張佳木的錢莊此時自然開辦不了匯兌,一則,消息傳送還有問題,得郵傳更加鞏固規範之後,才能考慮。

二則,信用未鄣,最少在數年之後,才能談得上匯兌。

現在的錢莊,叫人儲存銀兩什麽的,也不大可能。還是一句話,沒有信用,百姓絕不可能儲存銀。

如果有儲戶存銀,領取利息,而錢莊以存銀生利,那就不是錢莊,而是現代意義上的銀行了。

所謂錢莊,就是專管黃金、白銀、制錢這三樣貨幣的兌換,在幫人兌換的同時,獲取利益。

大明的貨幣極為混亂,相比較下,當時的歐洲已經是在鑄由業上很成熟了。因為貨幣混亂,所以百姓使用很不方便,最常見的就是把整銀兌成碎銀來使用,比如一只雞三分銀子,用銅錢自然最好,但大明的銅錢開采的太少,而且鑄造的也很混亂,有什麽金背、旋邊之分,光是幣種,就是十幾種之分。正統和天順年間,官府掌握變弱,私鑄銅錢成分,質量參差不一,百姓使用極為不便。

正因如此,錢莊業才開始正式出現,在嘉靖之前,錢莊自己也可以合夥私鑄銅錢,用來兌換百姓的黃金和白銀,其利之大,一出現就被權貴和世家們掌握於手。

一直到嘉靖八年過後,嚴禁私鑄銅錢,錢莊才開始向官府購買制錢來兌換,就算這樣,利潤也是不小。

開始只是兌換錢兩,後來開始放貸和兼營別的營生,到了清中葉後,錢莊開始承兌,甚至經營彩票,也是開始向著現代銀行業轉進,不過,等真正的有龐大資本支持的外國銀行進入之中,中國本土的錢莊就開始崩潰消融,直到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

張佳木的錢莊如果也搞有償兌換,其利當然也不會小。

但他開設的數十個錢莊網點,規模不小,雇傭的掌櫃和夥計當然不敢欺騙錦衣衛掌印指揮的東家,按說賺錢獲利應該不小。

但開辦至今已近三個月,口碑已經立的不小,夥計掌拒也都上了軌道,但張佳木的兌換還是只按成本收費,幾乎沒有任何盈利。

這麽一來,扣除錢莊夥計掌拒的工錢,還有前期的投入等等,虧的本錢可就不小了。

因為當時的錢莊全是靠這種兌換來賺取利潤,甚至在收夏糧和秋收的時候,有意的配合大糧商來擡高銀錢兌換的成本。

反正你不兌隨便你,但官府也在這時候開始收取賦稅,有本事不兌的話,卻是怎麽向官府交納稅銀?

現在朝廷還是征收不少的實物稅,一年運到京城的糧食還有百萬石以上,各地運往軍鎮邊軍的糧食也很不少,各地官府截留自用的糧食桑麻草束之類的稅賦也很高,但也有相當高的稅賦是以白銀征收了。

到張居正的時代,大明帝國有七成左右的白銀征收,實物征收仍然占一定比重,不過,幾乎是快被白銀給取代了。

就是現在,也很不少,特別是現在,百姓要準備交稅的錢,要準備夏收時的一些物件,要贖回秋冬時當的夏秋的衣服,正是用銀用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