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儒臣(第2/2頁)

“此輩氣焰囂張。”崔浩在一邊緩緩道:“由來已非一日,非口舌之爭可以挫之。”

“唔,說的是了。”

嶽正對崔浩這個弟子是最為滿意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什麽是都取乎於中,最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辦事也是不溫不火,但事事有章法,從這個弟子身上,他看到了自己一直敬佩有加但深知遠遠不如的李賢大學士的影子。

如果親取的進士弟子中出得這麽樣的一位傑出人物,也就不枉此生了。

老實講,現在也是文武之爭的關鍵時刻。文臣除了在後勤上已經爭得主動外,還要兵部有更大的權柄,而且,他們也爭到了手。

以前是武臣出征,到五軍都督府領印信,現在一切手續都在兵部。

而且,遇有重大軍務,也是由太監並內閣到兵部一起會商,這件事也是形成制度,武臣雖然不滿,也是沒有辦法了。

但出征之時,武臣都是候伯身份,至兵部時,反而要堂官下階相迎,這和後來總兵官至兵部大堂跪拜而受印的威風,相差可就太遠了。文官心中當然不滿,但更不滿的就是現在有大征伐都是侯伯領將軍印,由太監監軍出征,文官只是包辦後勤,戰事不得過問。

沒有權柄監軍或是領兵,戰功自然全是武臣的,每戰之後,總得記功,時間久了,又是一批新的侯伯。

國朝典制,公侯伯駙馬位在一品以上,文武大臣不能均禮,一直這麽讓武臣打下去,就算把後勤線給掐了,武臣也是一直有機會淩駕於文官之上,這如何得了?

嶽正知道,李賢現在正在爭取文官多做監軍,或是多多以都禦史的身份領兵,能多出一些允文允武的文臣,以後此消彼長,自然就大為不同了。

這盤棋,還要下很久,現在說起來自然為時尚早,所以他的性格,提起這個大的爭端來時,也就只能緘默不語了。

老師雖然無話,大家開了話匣子,卻還是忍不住多說,議論最多的,當然就是大同總兵官石彪。

“你們不必再說他。”嶽正聽了一會,眾人只是亂發牢騷,他便作色道:“彪乃侯爵,乃大明柱國,豈能私下輕侮。若是不滿,可以上章彈劾,唉,現在真的是豺狼當道,然則,眾皆授手後退,誰能除暴,嗯,誰能除暴?”

崔浩其實最近和彭時走的很近,知道這位閣臣對石彪的事也有一些動作,只是彭時和李賢走的近,也不喜歡過於古板不近人情的嶽正,就看此時就知道了,一席話把自己門生也全掃了進去,讓人頗感無趣。

呆了一會兒,和老師說了一些內閣和翰林院的事,見嶽正再沒有什麽事交待,崔浩便站起身來,笑道:“老師,恕學生要先告退了,公事一會兒就能辦完,學生還有些私事要辦,就不在老師這裏伺候了。”

“哦,你去吧。”嶽正入閣之後,除了每天發牢騷之外,也真的沒有什麽要緊的事可辦。當然,每到朝會時,必定是要發一通議論的,話鋒掃盡全部同僚,一個不饒,所以時間久了,真的是人人嫌惡。

不過,他自己卻不知道,這會子叫一個學生研了墨,自己興致勃勃的構思文章,準備痛陳最近宦官在直隸和河南山東等處搶地,一搶便是數百頃之多,此風不殺,將無以為國。

崔浩卻是知道,皇帝自己對莊田都很有興趣,現在曹吉祥更是到處搜刮土地,光是明面上的土地才六七十頃,其實則十倍也不止,嶽正這奏章上去,徒惹人嫌,恐怕在內閣裏也是呆不長了。

想到於此,崔浩又覺慚愧,又是敬佩,不覺頓首而叩,只道:“學生去了。”

“咦?唉,你何必如何?”嶽正只道這個學生多禮如此,不覺起身,還了一揖,然後埋怨道:“下次不要如此了。”

“學生心中感佩,方至如此。”

“這算什麽。”嶽正夷然道:“我輩讀書人,胸中正氣浩然,讀書所為何事?豈不就是為此?象那張佳木一樣的鷹犬走狗,這等事,我們能指望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