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焚香(第2/2頁)

宮中如此,宮外的皇城之中,六部並各卿司監局,不管是太監宦官,宮人官吏,或是禁軍雜役,人同此心,都是在等著行宮方面過來的消息。

奪門之變時,全城都是駭然,在夜色之中,大雪紛飛之時,家家閉戶,人人不敢外出,甚至天明之後,大局底定之時,猶自有不少人家門窗緊閉,根本不敢外出,連起火吃飯也是害怕。小民百姓,盼的就是天下太平,哪怕當差納糧苦上一些,好歹是太平年景。

若是奪門亂了,大明內戰,苦的自然就是這些最底層的小民百姓們了。

所以人同此心,奪門很快平定下來,天子復辟,百姓卻照常過著自己的日子,現在又傳來太子可能出事的消息,百姓心思淺,就想著這等事不是太平年景的事,若是真的,天下是不是又有可能禍亂?

天子腳下的百姓都是如此,更別提外省,更加不提那些偏鄙之處的鄉民了。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大底如此。京師的一件小事,傳到外面,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特別是北方向來有教門中人為禍,從成祖年間的唐賽兒,到現在仍然有不少教派在暗中活動,白蓮教,向來是大明朝廷的大敵,凡朝中有什麽變故,則必定是妖言者煽動人心的最好說辭,有真有假,煽動起來才易打動人心。

後果自然極為嚴重,是以也是人同此心:“太子平安歸來才好!”

滿城之中,亦不乏燃香禱祝的,百姓心中質樸簡單,現在天子是姓朱,太子則是將來的天子,天子安則天下安,小老百姓亦無法可施,無法可想,自然而然的,只有燃香一支,為這個國家的儲君,亦是國本,燃香默祝。

……

在滿城的壓抑和沉默之中,也在香火升騰之時,駙馬都尉薛恒帶著自己的一隊家人,大約十余人的伴當向著城外策馬狂奔而出。

第四撥信使是火起後兩刻功夫,也就是第一次試圖入內失敗後而出,正好和薛恒在皇城西門相遇。

消息不妙,雖然相信還有一站接一站的信使,隔一刻功夫就往京師趕,西山行宮距離京師正好一個時辰左右的路程,如果在這裏等著,一刻功夫以後,又會過來一撥信使。

從天未明時第一撥趕到,到現在正好快一個時辰,算算如果太子被救,大約也最多是兩個信使之內的時間了。

再拖的久,則寢殿大小薛恒大約也知道,修行宮時,他們這些駙馬都去看過。因為太子出行,不一定是哪家勛戚或是親臣陪伴,這一次派的忻城伯,下次可能是焦敬,也可能是他薛恒,所以事先做點功課,份屬應當。

薛恒知道寢殿範圍大小,也知道宮門附近的附屬建築燃燒到寢殿內部的時間,他心裏知道,再拖下去,寢殿也燒起來,則是無能為力,太子則也非活活燒死在火場裏不可。

險是極險,但安知沒有富貴險中求的人?太子,亦未必就絕望。

私底下,薛恒也是希望張佳木能建功,了解張佳木和熟知張佳木的人,對他都有一種潛意識裏的信任。皇帝也是如此,第一時間知道出事,沒有埋怨別人,反而就是埋怨張佳木。

這倒不是皇帝討厭張佳木,只是因為知道張佳木在那兒,所以覺得出事就是張佳木的責任,這一份信任,當真是非比尋常。

或許,不少人都和皇帝一樣,第一反應是怪張佳木,第二反應則是覺得,有此人在,就有希望在!

“走,快些!”

現在正是由春至夏的轉折,雖然是早晨,天氣也很熱了,薛恒心中焦燥,更是覺得額頭和背心上全是汗,天時還早,還穿的夾袍,並沒有換了夏衫,好不容易從城中的人流中掙脫出來,也看到了不少在家中焚香的百姓。信使到了京師這麽久,消息早就傳開了,現在城中已經是人心惶惶。

薛恒心中感動,也是猶為擔心,身為權貴親臣,自然更知道出事後的可怕。於是顧不得休息調整,出城之後,便向著西山方向,縱馬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