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震怒

結果就是在文官們的眼裏。武夫識字就是一件很搞笑的事,至於學習兵法的武夫,那就至為可笑了。

大明辦武人制科已經行之有年了,但沒有一個武進士得到該有的榮譽,他們好不容易考中了武舉或武進士,然後沒有鹿鳴宴或是天街走馬戴花成為天子門生的榮耀也就算了,就算是考中後分配的工作也是馬馬虎虎,根本沒有人把他們放在心上。

兵部的官員把這些武進士當成普通的武夫來看待,馬馬虎虎的就把他們發配到邊疆去守備邊防了,不僅如此,很多武進士武舉人被投散閑置,根本沒有人過問他們的死活。現在文官們把武官的升遷和軍籍都掌握在手裏,地方後勤也歸文官巡撫來管,軍紀也歸文官來管,行軍打仗文官們還要求做監軍,文視武為奴婢,武視文為寇仇,現在的大明雖然還沒有這麽嚴重,不過也真的差不多了。

在周毅和任怨這樣純粹的武人看來,相比於這些秀才,他們才算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但事實上,和他們看法相同的人,真的是寥寥無幾啊……

打跑了這些秀才,還抓了其中的積極份子,又震懾了在場的士紳們一番後,得意洋洋的周毅夥同著洋洋得意的任怨一起出發了,在他們身後,是綁成一長串的文官和文官候補的秀才們,還有一些文官輔吏,原本以英雄自詡,覺得這一次沒有大礙的青縣知縣已經陰沉著臉,臉上的烏雲似乎隨時都能化做傾盆雨……眼前的事,已經不是他這個小小縣令能扛得住的了。

……

與此同時。

從東華門入宮的時候,張佳木沒覺得有什麽異常。文官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低聲的議論著什麽,武官們自成體系,也是各自分幫結派。

相比較文官,武職官的團結倒是有限的很了。現在跟著曹吉祥的不少,人數也最多。跟著武清侯一系的人數也很龐大,最少在原本的十團營現在的三大營裏,不少武職官都是一直跟著石亨或是範廣,現在範廣已經失勢,不少機靈鬼已經改換門庭了,最少在大明的輿論裏,文官要堅持操守,至於武職官麽……他們有操守這種東西嗎?

還有一部份則是禦馬監太監劉永誠的班底,雖然劉永誠掌握的是禦馬監下的四衛軍。比起十團營或三大營來,四衛軍則是精心挑出來的精銳,北京保衛戰的主力就是四衛軍中的旗軍和勇士,因為打出來的赫赫威名,所以劉永誠地位穩固,而且勢必會一直穩固下去,所以劉太監在軍中的勢力也絕不可小視。

除此之外,就是各勛戚公侯的傳統地盤,有些武官位至都督,但祖父輩可能就是老英國公麾下的一員偏將,甚至是給榮國公養馬的馬夫,百年之後他們雖然官至高位,但仍然是以這些公侯之家的傳人為恩主,凡事同心戮力,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

至於張佳木麽,現在在他身邊自然也有一群武官,剛剛復職不久的範廣,從大同回來的郭登政治嗅覺很好,而且因為郭登當初拒絕皇帝入關,雖然當時皇帝是太上皇,而且在也先的裹挾之下。所以郭登拒入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身後有這條小尾巴,世家出身,工於詩文號稱儒將的定襄伯也急於在朝中找一個很有勢力的靠山,起初郭伯爺選擇的是曹吉祥,但曹公公麾下猛將如雲,不喜歡加一個不為皇帝所喜的人進自己的陣營,在劉永誠那裏郭伯爺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再看看範廣已經復職,在五軍營裏執掌兵權,與於謙視朝時沒有太大的區別,再看看都督同知陳逵現在已經是幼軍副將,比起當年的投置閑散不可同日而語,還有不少於謙時代的重將,只要改換門庭到張佳木座下,現在就算不能高升也不會有太大的牽連。看準了之後,郭伯爺就不顧自己是國朝的爵爺,幾次三番的到張府拜門子,甚至願意與張佳木結拜,張佳木為大他為小……總之,郭登不愧是一個擅於投機的儒將,嗯,他這次又押對寶了。

現在郭登雖然還是投置閑散,但朝班中總算也有他的位子了,每次朝參時他那種郁郁不得志和小心翼翼的模樣也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事實上郭登在天順年間是很倒黴的,從大同被召回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叫他到南京去養老,而且大明不缺的就是小人,總有人在皇帝面前提起他當年在大同閉門不納的往事。激的朱祁鎮一陣陣的冒火,雖然在理智上他認為郭登無錯,但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就是兩碼事了,於是郭登在天順朝不斷的倒黴,到南京去後不久又被削了伯爵,降為都督僉事,不久後又有人想要他的命,最後關頭朱祁鎮的理智戰勝了情感,又念及郭登是武定侯郭英之孫,祖孫幾代為國效力,所以勉強留下了郭登的一條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