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希望(第2/2頁)

“好!”於謙舉起酒碗來,一飲而盡,撫著沾滿了酒水的胡須,大笑道:“再過一會,君仍為陽世一人,而吾則是陽間一鬼矣。但思想起來,平生行事至中大正,為國為民,亦無遺憾,兒孫之事,亦有子有女,無愧祖宗。想來想去,雖然身受大辟,倒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唯盼以後國泰民安,再不要有王振復現朝堂之中!”

這也算是臨行囑托,一個是將要受刑的前兵部尚書,而且是實際上操縱朝堂柄政的國家重臣,一個是剛受皇帝信任,上任沒幾天的刑部尚書,軒輗聽的心中感動,眼中一酸,差點兒要流下淚來。

他連連答應。雖然王文等人,無足輕重,但場面也要做足,當下請人扶於謙到棚外暫候,自己再置酒與王文等人送行。

雖然沒有陽光,但算算時辰也差不多了,軒輗心中覺得恐怕也不會有後命了。既然要行刑,以軒輗的想法,當然是讓於謙排第一。

地位足夠,而且排第一的實在是可以少受不少罪。身為文臣,當然是照顧文官的多,於謙之後,就是王文等人,接著才是幾個武臣,最後輪著太監。

心裏這樣計較定了,場面上的功夫也做到了,軒輗眼神示意,底下的司官吏員會意,便有人去通知劊子手去做準備,再有人準備放號炮,只等軒輗手中的令牌一丟,便立刻放炮殺人。

就在這當口,李賢在幾個從人的簇擁下,穿著全套的公服,騎馬匆忙而來。

軒輗眼前一亮,迎上幾步,向他道:“怎麽,朝廷有後命嗎?”

“暫且還沒有!”李賢也是一臉灰敗之色,頗有點氣急敗壞的味道,他向著軒輗道:“不過剛剛下官進宮去請見皇上,裏頭傳出話來,張都督還在裏面說話,還有,都督身邊的伴當和我說,請我立刻來西市,請大人先不要對少保行刑。”

“時辰已經到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賢搶著道:“不妨先排別人,這樣的話,也不幹例禁。”

西市行刑,絕不是影視裏頭演的那樣,驗明正身,卻綁繩,放炮行刑,程序很多,而且復雜,絕沒有炮聲一響,人頭統統落地的道理。

李賢這麽一說,軒輗自己並無風險,惠而不費的事,當然立刻點頭贊同。他想了一想,道:“那只能從王文開始,我要提醒足下,如果到最後沒有恩命,對少保大人也是折磨。”

李賢深深一點頭,答道:“我亦是這麽想,這樣吧,少保排第三,如果再沒有後命,那就只能這樣罷了。”

其實李賢對於謙的感情極深,可以說是佩服至深。歷史上,他在徐有貞的援引下進入內閣,但並沒有真正的黨附其人。而且,長袖善舞,長於政務的同時,也很得皇帝和石亨等實權派的歡心。

這是一個奇人,先是徐有貞看好他,但徐有貞倒台,皇帝和石亨一樣信任他,後來又暗中搞跨了石亨父子,曹家叔侄對他也很敬得。

後來曹欽造反,闖入朝房,殺錦衣衛指揮,殺大臣,唯獨對李賢手下留情,有一個蒙古韃官拿刀砍李賢,還被曹欽喝止。

一場要了無數人腦袋的大風波,獨有李賢安然無事,後來死後追封太傅,遺愛於後人,在明中期之前的官僚之中,此人算是很拉風的一個人物,只是前後三楊,於謙,難免把他的光彩給遮住了一些,至少現在來說,對李賢的能力認識很深的,還並沒有幾人。

而此人極為敬服於謙,鬥跨徐有貞,石亨,曹家,都有為於謙復仇平反的意思在內,這一點,時人更是知之甚少了。

在李賢的建議之下,一個劊子手和兩個助手先“伺候”王文,先把人按倒在地,劊子手輕拍肩膀,犯人猛然一驚時,兩個助手將手一松,急跳退後,劊子手看準地方,反手推刃,略有阻力而稍微一用力,一顆花白人頭就已經落地了。

人頭落地時,四周百姓呼嘯出聲,據說這樣可以嚇走剛出現的鬼魂,山崩海嘯般的呼喝聲中,等在一邊的高平“砰”的一聲,已經暈翻過去。

先王文,再高平,眼看無可再拖,時間已經過去很久,午時將過,軒輗和李賢都是臉色沮喪,無論如何,於謙不能再往下拖了!

兩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究竟還有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