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後浪前浪(第2/2頁)

但眼簾開闔之際,卻是有一種直入人心的逼迫之感。淩厲之至,如果是當著心有鬼胎的人,仿佛只眼神一掃,便可知其端底。

此時老者亦是一臉倦色,他身上官服,還是梁冠紅袍,束玉帶等物,很是礙事,但老者不吩咐,當然也沒有下人敢進來給他更衣。

聽聞張佳木去了西山,老者霍然起身。推窗外望,一股凜洌的冷風從窗口洞入,穿的老者身上猛然一抖。

“老了,老了。”

老者頗為自嘲的笑了一笑,放棄了看窗外紅梅的打算。

這是一處小小的精舍,室內陳設極為簡單,只有供了佛像的鐵梨木供桌,還有四季燃燒不停的香燭,再有的,就是打坐用的蒲團。

“殊不可解,殊不可解。”老者喃喃自語,心中翻江倒海一般,一直不停的盤算個不停。他心道:“此子算無遺策,向來行事精明果決,難道臨到大事將臨,卻是亂了方寸嗎?”

“不對!”他自設自答:“他絕不是這種孟浪人物。石亨等人,今天朝會後必定會齊聚一起,商議大事。陛下無眼,信任石亨這種小人,當然是自取敗亡。但張佳木與石亨等人勢同水火,這起小人當然不會容他。想來,西山之行,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王驥府中之事,這老者並未與會,但人雖不至,此時暗室猜想,居然與現場情形相差無已,如此的推算功夫,也當真是了得。

“但如此負氣而出,豈不是前功盡棄?”老者想了一想,自己又推翻前論。

想了再想,始終想不通張佳木此時出城的打算和用意。半響過後,老者才苦笑搖頭,心道:“真真是多事,他不是笨人,自己的路還要自己走,我卻這般多事為何?出城也好。笑看風波變幻,反正,以上皇知道他父親當年功勞的情份,事後也不會虧待了他就是?”

雖然如此開解自己,但張佳木不能在城中立功,而且老者斷定復辟之事極易為,簡直是唾手可得的大功勞,如此機會,輕輕放過,殊為不智。想來想去,也真替張佳木不值。

後世的人看南宮復辟,不知道其中兇險可怕之處,但當時的人想一想,自然就視之為天大的險事。一旦失敗,自己首領不保,家中十六歲以上的男丁,一律處斬。十六歲以下,發配邊境為奴,女人則一律送入教坊司為妓女,任軍營粗漢千人騎萬人壓,比起被一刀斬首,更加淒慘的多。

所以,政變一事,當時的人卻極為緊張害怕,也不足奇怪。以常理來判斷,太上皇被幽禁於南宮高墻之內,又有東廠番子和錦衣衛共同看守,還有王驥掌握部份京營兵馬,協同看管管理,南宮就已經守的滴水不漏。而皇宮更是被皇城包圍著,日夜有上二十六衛的禁軍精銳把守宮門,每天關門開門有固定的時辰,大臣上朝走西華門,要帶引驗牌,宮中平時走東華門,一般需要憑證腰牌,內人難出,外人難入。宮門一閉,城門處兵馬甚多,且俱是受恩深重的禁軍精銳,京城中又不可能有什麽攻城利器,想攻入禁軍,簡直有若癡人說夢。

可以說,這會兒就算是石亨等人,也自己覺得是拎著腦袋在玩兒命,事情能不能成,根本就不敢確定。他們膽敢如此,就是覺得景泰皇帝人心失盡,可以用來做做文章,而且石亨與張軏有著一般大臣沒有的實力,而且富貴心極重,這才甘願冒險。王驥則是忠於上皇,願意冒險,徐有貞則是與於謙不對,一心想著上位報復。

心思各異,但就是這幫烏合之眾也能輕易成功,但當時的人,卻如何敢把這樣的潑天大事,想的太過輕易!

“不對,不對,不對!”老者霍然起身,繞室徘徊,他以手擊頭,半響過後,才用肯定的口吻說出聲來:“此子功名心甚重,又豈能不知道是圖窮匕見之時?況且,別人將此事看的極險,他對南宮和東華門一帶的情形摸的極熟,又豈能有所顧忌而輕易放棄,我看,他別有動作,哈哈,真真是代代更有才人出,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