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面聖(第2/2頁)

徐有貞與張佳木一起擡頭一看,卻見一個高個圓臉,滿臉絡腮胡子的男子披著件夾棉袍,手中秉燭,雙眼之中俱是笑意,他打量了兩人一眼,笑道:“是徐埕啊,這麽久沒見,你倒是看著老多了。”

徐有貞先是臉一紅,他這個名字,真的好久沒有人稱呼了。他是宣德八年的進士,正統年間,任翰林院庶吉士,同時擔任禦前侍講。他人生的短小精悍,喜歡講兵事、天文、地理、水利、陰陽等諸多雜學,曾經上奏過兵事五條,被當年的正統皇帝,現在的太上皇大為誇贊,也就是後來很有名的《武功集》。

原本是極有前途的一個人,為了土木之變時提議南征,大為丟臉,曾經有一次要提拔他為國子監祭酒,景泰帝一聽是他,便即搖頭,沒有奈何只能改名為徐有貞。當日舊名,人家也不好當他的面提起,久而久之。自己都快忘了。

臉紅之後,眼圈也是一紅,徐有貞趴在地上,連連碰頭,泣聲道:“臣亦久不見陛下天顏了……臣無狀,臣無狀。”

雖言無狀,但禮節甚恭,而且禦前低泣,忠忱之心卻是顯而易見的。

“唉呀,不必如此啊。”朱祈鎮卻是一臉的平靜,也帶著點無奈,只是張佳木看他秉燭的手,卻是有一點微微的顫抖。

“這是誰啊?”

朱祈鎮的眼光越過徐有貞,上下打量著張佳木。

張佳木也在看他。其實也就是三十左右的人,但鬢角已經不少白發,額前皺紋橫生,只有雙眼,還是滿滿當當的不屈與歲月磨出來的智慧的光芒。值得注意的是一臉的大胡子,如果張佳木看過明朝列帝的真容畫像倒是不會奇怪了,朱祈鎮,原本就是以美髯聞名的。

“很年輕的後生啊,生的也挺不錯。”朱祈鎮這會倒是興致勃勃的,他打量著張佳木身上的服飾,判斷著:“穿著也看不出來是幾品官,但是和徐卿一起進來,總不是普通人。”

說了幾句,他的眼光就有點不同了,不為人知的點了點頭,朱祈鎮道:“是張佳木吧?”

徐有貞搶先答道:“陛下說的是,是臣錦衣衛試百戶張佳木。”

禦前奏對,人名官職前都需加一個臣字,不能隨意亂說。徐有貞是怕張佳木不曾見過皇帝,奏對不稱旨,所以先做回答。

“回陛下的話,是臣張佳木。”

張佳木亦是叩首而答,聲音清朗從容,倒是比有點熱切的徐有貞要從容不迫的多了。

“好,好好好!”

朱祈鎮連聲稱好,但臉上露出一點感慨之色,不過,轉瞬即逝。

他溫言向著兩人道:“來,進來說話吧。”

說罷,太上皇親自掌燭,引領兩個臣下進殿。殿中空曠,除了避風外幾乎和外間沒有區別,朱祈鎮微笑道:“進裏間偏殿說話,那裏好歹還有個銅火盆。”

他的語意溫和,口吻隨意,讓人聽了不由生出一種同情和親近之感。怪不得,以朱祈鎮現在的落魄境地和危險的處境,朝野之間,還是有那麽多的大臣願意為他效忠。

張佳木一邊跟著走,一邊暗自沉思,這位太上皇,絕不會是一位庸凡之輩。

聽說他在被也先俘虜時,先是有不少蒙古貴族要殺他,幾個月過後,原本的仇敵竟然都把他當好朋友一般相處,後來也先把他送回來,隔一年後還問候朱祈鎮的平安,弄的景泰帝老大的不高興。

人際關系怎麽處,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啊。

進了裏間,朱祈鎮找了一張椅子坐下,徐有貞則相隨而入,進門之後,卻是掃了張佳木一眼。

聞弦歌而知雅意,張佳木倒不至於那麽沒成色,他連忙道:“陛下與大臣商量事情,小臣就在門外伺候。”

他一個錦衣衛的試百戶,武職親軍官員,是沒有什麽資格面議大事的。就算商量的不是什麽國家大事,亦是如此。

朱祈鎮微微一征,然後點了點頭,道:“就是委屈你了。”

“臣不敢!”張佳木緊了緊手中帶著的刀,挺身而出,然後關上殿門,只留下燭影余光,殿門緊閉之時,卻見朱祈鎮正看向自己,面露微笑。

殿門關閉,張佳木背身扶刀而立,心中卻不由感慨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