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康熙之死與雍正繼位(第5/5頁)

雍正下毒,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這是從人性最陰暗的一面來揣測的。但雍正沒有太大的必要這麽做,就算他毫無人性,純粹從利害角度也沒必要。康熙是重病在身,活不了幾天,你還要毒死他,就這麽等不及嗎?再說,雍正處理朝政已久,勢力非同小可,就算康熙不想立他,他依然可以做到自立。

這就涉及第二個疑點:雍正是不是篡改了遺詔?

當時有人傳言說康熙本來想傳位於十四阿哥,結果雍正把十字改成了於,就變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個說法仔細一推敲就發現漏洞百出,在清朝,書寫皇子的名字的時候前面必須加一個皇字。如果康熙真想傳位十四阿哥的話,也是這樣寫:傳位皇十四子。雍正改過來就是:傳位皇於四子。語句不通,而且清朝寫“於”一般不是用這個字,而是用“於”。而且,朝廷詔書,尤其是繼位這種大事肯定是用滿漢兩種語言書寫的,你改得了漢文詔書,改得了滿文詔書嗎?所以,說雍正篡改遺詔也不太可信。

之所以有那麽多人相信雍正篡位,跟雍正後來古怪的性格也有關系。自從康熙死後,雍正一生不住暢春園,死後也不葬在清東陵,好像有意躲避自己的父親。暢春園是康熙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這麽好的地方雍正卻不要,反而另外撥款修建圓明園,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另外,康熙平生最喜歡去熱河避暑山莊,雍正當皇帝後一次都沒去過。更讓人詫異的是,雍正為自己選定的陵墓遠遠避開清東陵,選擇了數百裏以外的京西易縣,後人稱之為清西陵。這確實讓人費解,如果雍正不是十分厭惡自己的父親,那就是有意要回避什麽?

而且雍正是相信鬼神的,他這麽做很容易讓人懷疑他篡位後,沒臉在地下見自己的父親。如何解釋雍正“生不住暢春園,死不葬清東陵”呢?說實話,還沒有找到非常完美的解釋。當然,也有可能是雍正想走出康熙大帝的影子。

但僅憑雍正的這些行為和習慣就判定他篡位,明顯證據不足。康熙晚年的一系列舉措就是在給雍正鋪路,他還有必要篡位嗎?而且,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雍正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在有的方面甚至超過了康熙。

非常有意思的是,雍正葬在清西陵以後,給自己的兒子乾隆出了一個難題,百年後是陪父親呢,還是陪爺爺?乾隆很為難,最後想出了個折中之策,規定隔代葬一陵。乾隆跟康熙隔一代,所以就跟康熙葬在東陵,嘉慶跟雍正隔一代,就跟著雍正葬西陵。

整個康熙王朝就這樣結束了,在王朝燦爛的背後潛藏著腐敗的種子,雍正跟康熙的性格完全不同,跟他的兒子乾隆也脾氣迥異。在中國歷代帝王中,雍正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同時也是非常神秘的一個皇帝。

他的知名度不亞於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但名聲卻不太好,在下一本書中我們將走近這個神秘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