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康熙之死與雍正繼位(第3/5頁)

經過多年的經營,四阿哥胤禛已經是獨占鰲頭了。

胤禛不是那種討人喜歡的人,但他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終於博得康熙的好感和信賴。在晚年,康熙與胤禛的交往日漸頻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放心地交給這個兒子。胤禛也確實有辦事能力,做事果斷,手腕靈活。就拿佟國綱的兒子鄂倫岱和胤禩結黨一事來說,康熙就很不滿,常常抱怨說鄂倫岱以皇親國戚自居,不尊重長輩,甚至在皇帝面前都敢頂撞。當時胤禛就罵道:“這種亂臣賊子,如果交給兒臣,兒臣一定會立即誅殺。”

康熙是個重親情和孝道的人,他沒拿鄂倫岱怎麽樣。但是雍正當皇帝後,沒有饒了鄂倫岱,他揪住鄂倫岱在乾清宮裏面隨地大小便的事情小題大做,說鄂倫岱對皇家不尊重,即行處死。

胤禛在辦事這塊比康熙更較真,更具責任心。

二廢太子後,康熙讓胤禛審問太子黨的重要人物,步軍統領托合齊。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順治的淑惠妃去世,康熙發現辦理喪事的人很不負責,做事潦草,便讓胤禛去查辦此事。胤禛接到任務後,立即對工部和光祿寺進行徹查,對一些辦事不力貪汙受賄的官員進行了懲辦。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策妄阿拉布坦又犯上作亂,康熙詢問胤祉和胤禛要不要出兵,胤禛主張出兵,時人認為他是想獲得軍權,自己擔任撫遠大將軍。也許康熙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讓十四阿哥胤禎帶兵,胤禎跟胤禛是親兄弟。但因為這事,他們兄弟心裏埋下了怨恨。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明朝十三陵被盜,康熙讓胤祉和胤禛去調查,並祭拜。同年,孝惠皇太後去世,康熙病重,喪事交給胤祉和胤禛兩人處理。

康熙六十年(1721年),舉行六十年登基大典慶祝,胤禛被派到盛京祭拜祖陵。這麽大的事,康熙本想親自去,但由於身體不好,就委托胤禛去做。胤禛回來後,又祭奠太廟。冬至的時候,胤禛又代表康熙祭天。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康熙是把胤禛當成繼承人來培養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距離康熙駕崩還有一個月,通倉和京倉虧空的事情泄露,康熙派遣胤祉和胤禛去調查。通過這次實際的調查,胤禛掌握了國家經濟內部的第一手資料,他看到貌似繁榮的康熙王朝內部千瘡百孔,外面金光閃閃,裏面卻腐朽不堪。什麽GDP啊,倉庫盈余啊,都只不過是數字遊戲,並不是國家的真正財富。當時,胤禛意識到,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國家會繼續虧空下去。胤禛上台後,立即著手清查虧欠,追查那些爛賬。

通往帝王之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只要走得踏實,哪怕一開始並不是皇帝心目中的最佳人選,最終也會憑借實力得到各方的青睞和支持。

康熙之死,雍正繼位

晚年,康熙頒布了一道諭旨,回顧自己的一生。

康熙說:“我年輕的時候,身體相當好,極少生病。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我已經快七十了,在位近六十年。從黃帝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四千多年了,這期間,至少有三百多個皇帝,在這些皇帝中,我可能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後來,康熙的孫子乾隆本來可以在位時間超過康熙,考慮到康熙的諭旨,做到六十年時他禪位於嘉慶,這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

康熙繼續說:“古代有很多帝王短命而死,後來的史學家和文人總是喜歡諷刺這些人,說這些人縱欲無度,所以早死。就連一些英明的皇帝,他們也要雞蛋挑骨頭,把人家說得一無是處。這些人真是不了解情況,其實很多帝王之所以早死是因為國事繁重,他們多數人是累死的……這世上沒有幾個人能長命百歲,很多帝王都很忌諱死字,搞到最後,連個遺詔都沒機會寫。對此,我絲毫不忌諱,人總是要死的,江山注定要移交給下一代,這些我都知道……我在位這麽長時間,享有天下最尊貴的地位,是天下最富貴的人,對君位棄若敝屣,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經過我多年的經營,天下能夠太平無事……”

康熙晚年深受病痛折磨,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公開繼承人是誰。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康熙反而更加渴望過一種有生機的生活,越是晚年,他越是喜歡打獵。雖然他無法拉弓,無法策馬奔騰,但他會欣賞別人打獵,呼吸沙漠草原上的粗獷之氣,感受生命的原始滋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天氣特別寒冷,冬天已經早早降臨了紫禁城。在皇宮之中,康熙情緒煩躁,來回走動,像個不安分的頑童。康熙感到一種難言的孤獨和寂寞,是的,沒人能化解的寂寞。他忽然決定出去,透透氣,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