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四章 袁崇煥之死(第5/6頁)

琢磨來琢磨去,莽古爾泰老兄決定一窩蜂地撲過去,心想我沖不垮,一群人上去壓也壓死你們。結果很慘,莽古爾泰很慘,被人打傷了,貝勒阿濟格被亂箭射成重傷。莽古爾泰搞不懂,怎麽自己的人數這麽多,居然被對手打得節節敗退。但莽古爾泰是不會輕言放棄的,因為他是一根筋。戰鬥一直持續到晚上,莽古爾泰最後不得不撤退了,明軍勝利了。

那邊皇太極親自攻打德勝門,結果也沒有討到好處,這一戰滿桂身受重傷。皇太極還不罷休,決定發動最後一擊,於是開始了左安門之戰。這一戰,盡管皇太極使出了全力,還是敗在了袁崇煥手中。皇太極只好暫時撤退,駐紮起來。然而,等待袁崇煥的是死神。

這一天是1629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煥接到皇上聖旨,召他進宮討論發工資的問題。皇上還讓他帶上祖大壽等人一同進宮。

打了勝仗,發工資和獎金是人之常情,袁崇煥帶著祖大壽等部將一起往城裏跑。奇怪的是,來到城門前卻沒人打開城門。就在袁崇煥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樓上放下了幾個筐子,讓袁崇煥等人坐在筐子裏,然後拉上來。

這種召見的方式非常奇特,我們不知道袁崇煥坐在筐子裏是什麽感覺,但前往皇宮的路上他還是挺高興的。

可是見到崇禎時,他傻眼了,這個崇禎一改往日禮賢下士的姿態,厲聲質問袁崇煥:“你為什麽要殺毛文龍?敵軍為什麽能長驅直入,進攻北京?你為什麽要打傷滿桂?”

袁崇煥沉默了,因為他知道皇上要整自己,皇上問這些問題不是讓自己回答,而是找整人的借口。殺毛文龍那是很早的事了,崇禎當時不提,現在提出來,那自然是翻舊賬;至於敵軍長驅直入,袁崇煥相信崇禎也是明白的,皇太極繞道蒙古,跨越長城,避開了關外防線;至於最後一個問題,對袁崇煥來說就更荒唐了,因為他都不知道滿桂受傷,但京城裏有人傳言滿桂是袁崇煥讓人擊傷的。

對這些問題,袁崇煥都沒有回答,因為他知道任何回答都只會火上澆油。他面對的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獨裁者,獨裁者沒有內政,獨裁者看的是別人的態度。

看袁崇煥不說話,崇禎稍稍滿意,沉默就代表認罪。來人呐,把袁崇煥押進大牢。

崇禎這個表現讓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現在敵師大軍壓境,居然關押抗敵的主帥。更讓人吃驚的是,居然有人誇贊崇禎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現代人翻案把腦子翻出毛病來了。

拿下袁崇煥後,崇禎讓滿桂接替袁崇煥成為總指揮,祖大壽率領袁崇煥的軍隊。崇禎滿以為這樣安排不會讓軍隊嘩變,事實上他還是錯了,理論上這個安排很合理,但是他忽略了人的情感。祖大壽是袁崇煥一路提拔起來的,可以說對袁崇煥既感恩又懷著敬意,你現在這麽突然一下子把我的恩師下獄,雖說提拔了我,但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厚黑門徒。再說了,你可以拿下袁崇煥,也可以拿下任何人,保不準有一天你對我舉起屠刀。

雖然崇禎笑眯眯地對大家說:“這事只與袁崇煥一人有關,大家還是各就各位,該幹啥幹啥。”

袁崇煥被抓時,祖大壽一句話都沒說,不過根據史書記載,祖大壽當時發抖了。祖大壽發抖不是因為心理素質差,而是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奴賊曾經橫行無忌,好不容易出了個袁督師打得他們頭破血流,結果袁督師不但沒有功勞反而有罪。

三天後,祖大壽看崇禎還沒有釋放袁崇煥,帶著部隊離開了京城,回到錦州。這就相當於造反了,我國古代的國情非常特殊,你帶兵到京城下是造反,帶兵離開也是造反。

這下,崇禎急了,這時兵部職方司郎中余大成建議說:“讓祖大壽回來也容易,只要讓袁崇煥給他寫一封信。”

崇禎想,這好辦啊!讓袁崇煥寫就是了,袁崇煥也不能不寫,除非他不想活命。當然,架子肯定是要擺的,不擺架子失去了談判的資本。

沒辦法,崇禎只好讓內閣大學士和朝中九卿輪流去獄中說服袁崇煥,這些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袁崇煥就是不寫,看在這麽多人鍥而不舍的面子上,終於給出個理由:“皇上如果有詔書,讓我寫信,我當然會寫。再說,祖大壽之所以聽我命令,因為我是督師,現在我是監獄裏的犯人,就算寫了也沒用。”

袁崇煥的意思很明白,皇上你把我放了,官復原職,什麽事情都解決了。但這樣一來,皇上的臉還往哪兒擱。為了臉,崇禎堅決不低頭,不肯下旨,只是派太監和大臣對袁崇煥進行思想轟炸。最後,還是老謀深算的余大成把袁崇煥搞定了,他對袁崇煥說:“你的忠心和功勞,天下人都知道。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們還是要以國家大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