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三章 高手過招(第5/5頁)

三個貝勒前腳一走,皇太極立刻發出了進攻的命令,這麽做,也算是給三個哥哥的面子,畢竟人家年紀大一點,吃的油鹽要多一些。直接否定的話顯得太不尊重兄長。

三個貝勒一回頭,看到自己的人馬都往前沖了。沒辦法,抄起家夥也沖了上去。

看到這裏,我們也許覺得袁崇煥這人太高調了,你怎麽就自信能打敗這支曾經縱橫遼東的鐵騎?如果打輸了,後果將多麽不堪設想。別擔心,袁崇煥雖然挺能忽悠的,但從不打無把握之仗。雖然歷來八旗的鐵騎所向無敵,但袁崇煥認為關寧鐵騎也不賴,勢均力敵。

但即便是這樣,獲勝的概率還是皇太極要大一些,因為皇太極的人數更多。皇太極是這樣想的,所以才敢進攻,他相信一旦兩軍交戰,明軍的大炮就派不上用場了,袁崇煥總不至於把自己的士兵也轟死吧!

袁崇煥當然不會轟死自己的部隊,但這不代表大炮不可用。大炮還是可用的,因為大炮射程遠,可以轟擊後金後面的部隊,相當於把敵人的前後部隊打出一段空當。

八旗軍已經習慣了明軍是一群慫包,但是兩軍兵刃相接,他們才感覺有些不對勁兒。這根本不是以前的那些明軍,這支軍隊似乎不怕死,看到敵人就往死裏搞。再加上城墻上的大炮不停地轟著後金的後續部隊,整個戰場變成了明軍的翻身大表演。後金軍節節敗退,但是皇太極也很頑強,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寧遠城。

雙方一直打到中午,死傷枕藉。如果這樣打下去,這場戰爭的勝負依舊難以預料。但是,皇太極還忘了一件事,他輕輕松松地放棄錦州,沒有帶走一片瓦。錦州的趙率教又不是傻子,你帶不走我一片瓦,我就得拿你幾條命。就在大家殺得正歡的時候,趙率教忽然沖了出來。

戰爭已經沒有懸念了。

這一戰,後金傷亡非常慘重,和碩貝勒濟爾哈朗(舒爾哈齊第六子)重傷,代善的兩個兒子重傷,死亡人數達四千多。

皇太極比他老爹還郁悶,人一郁悶就容易做錯事。班師的路上,他突發奇想,還想碰碰運氣,攻打錦州。人到了這個份上,只能用失敗來形容了。

皇太極先圍城,圍了五天,也不知他想幹嘛,突然就說要攻城。結果,皇太極又為國家制造了一大堆寡婦。一天下來,城下躺著三千具屍體。看著滿地的屍體,皇太極心情終於平靜了,於是下令撤退。

寧錦戰役中,皇太極比他老爸更失敗,損失了至少一萬的戰士。從這一戰可以看出,明朝其實不是亡在清朝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的手中。

袁崇煥打了勝仗之後,皇帝高興,大臣高興,太監高興,老百姓高興,總之全國人民都高興。皇上高興之余,升了袁崇煥一級,賞銀三十兩,三十兩可以在老家蓋一棟房子呢,沒虧待你吧!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人們大跌眼鏡,戰鬥英雄袁崇煥忽然提出辭職。

袁英雄為啥辭職呢?不會是為了幾兩銀子吧!他不辭職不行啊,越來越多的人彈劾他,總之袁崇煥成了箭靶子,許多人朝他放冷箭。寧錦之戰,功勞最大的是魏忠賢,其次是監軍太監……在功勞名單上,袁崇煥排在靠後。

以袁崇煥這種脾氣,怎麽受得了這種不公正的待遇?再加上事情完成後,越來越多的人看他不順眼。

袁崇煥一提出辭職,上面馬上就批準了。

當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肯定破口大罵:“魏忠賢,你幹嗎不早點兒把袁崇煥整下去?”

不過,崇禎神不知鬼不覺地除掉魏忠賢一黨以後,又重新起用袁崇煥。且不說崇禎最後殺死袁崇煥,至少他能重用袁崇煥,就說明這個皇帝並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麽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