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二章 治國奇才(第2/2頁)

皇太極第二個項目是設六部。皇太極說,明朝雖然腐敗,但是它的一些部門機構還是好的,六部就是個好東西,應該拿過來用。所謂六部,就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交由六個貝勒負責,這些貝勒全部聽命於皇太極。

文化這東西是免費的,物美價廉,所以可以放心地用。皇太極秉著這樣的精神又模仿明朝設立三院:內三院、都察院、理藩院。

內三院主要是搞文史這塊的,分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和內宏文院。大名鼎鼎的範文程就是內秘書院的大學士。

都察院相當於禦史台,這些大臣擁有彈劾諍諫的權力,皇太極的目的是用他們來監督各級官員,以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

理藩院是蒙古衙門演變而來的,目前還只是處理蒙古問題,隨著皇太極業務的擴大,處理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權力也會越來越大。

皇太極:漢官們,你們有福了

努爾哈赤是看不起漢族官員的,他之所以一度優待漢族官員,只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換句話說,赤裸裸地在利用別人而已。

漢族官員剛開始受到重用的時候,感覺努爾哈赤這人很不錯,後來被歧視後,才發現努爾哈赤把人當猴耍。

範文程是這批招降的漢官中一個典範。他出身名門,曾祖在嘉靖皇帝期間當過兵部尚書,祖父是沈陽衛指揮同知。

努爾哈赤發現範文程頗有戲劇性。攻克撫順後,當時年僅二十一歲的範文程成為俘虜。範文程和其他十六名秀才已經被押到刑場上,準備斬首。努爾哈赤忽然突發奇想,問這些人:“你們會不會識字?”秀才們答道:“我們是生員。”生員就是讀書人的意思。努爾哈赤一聽,喜上心頭,當即把這些人放了,全部錄用。

範文程一路做到大學士這個位置,由於範文程身份比較特殊,是名臣範仲淹的後代,努爾哈赤經常對人說:“小範是名臣的子孫,應該尊重。”

但是隨著投降的漢族官員越來越多,努爾哈赤就越來越不重視了,逐漸把他們當成俘虜來看待,把這些漢族官員給貝勒和大臣們當奴仆。

皇太極上台後,決定給這些漢族官員平反。皇太極為啥這樣做?因為他知道能在明朝當上官兒的,甭管他官職大小,肚子裏多少都有點兒墨水。滿人最缺啥?說白了就是文化。所以,皇太極對漢族官員是千方百計地籠絡。只要你投降我,來我這邊官職不變,子孫還可以世襲。如果有老百姓殺掉當地官吏的,可以根據你的功勞大小,授予一定的官職。單人來投降的,我皇太極負責給你發工資養老;率領一幫人來投降的,根據人數多少,給予你一定的官職。

皇太極這些措施分明是分裂明朝,不安好心,但是做得不著痕跡,看上去很像一個仁君。就說對祖大壽,皇太極可謂是“仁至義盡”,天聰五年(1631年),祖大壽被迫投降。皇太極非常信任他,甚至還放他回錦州去策反,結果這個祖大壽一去不回。寫到這裏,表示特別佩服皇太極,難道他沒考慮到放祖大壽回去的風險?像皇太極這麽聰明的人不可能連這個問題都沒考慮到,其實他真正的目的是作秀,我是一個仁德的皇帝,大家跟我混吧!

祖大壽一去不返後,皇太極不僅沒有生氣,還像一個耐心的情人一樣,等了祖大壽十年。十年後,祖大壽兵敗,再次回到他的懷抱。

應該說,皇太極這個政策是卓有成效的,越來越多的漢官經不住誘惑,投向皇太極的懷抱。皇太極不光是誘之以利,還從人格上尊重這些投降的官員。

皇太極對漢人的優待在清朝的皇帝中實屬罕見,有的甚至比對滿族的官員待遇還好,這就引起了一些滿族貴族的不滿。在這些漢人中,範文程可謂是皇太極的心腹大臣。

做好這些輿論工作,入關便指日可待了,皇太極是這樣想的,當然,他也清楚前面還有袁崇煥。不過,他自信這對他來說不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