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新要求(第2/3頁)

既然許多資源是不可能“永續利用”的,那麽人們開始思考的就是要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它最大的效用,這就是資源的利用率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發展的單位能耗降低的速度是很快的,從1985年到2006年二十年間,綜合衡量應該在七到九成左右840,但是我們一直強調,比較不僅是縱向的,還有橫向的,現實的許多數據表明,現代中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單位能耗是比較高的,以2005年的每單位GDP電耗為例:中國是1.05千瓦/美元,而同期美國的數值為0.33,日本為0.22、德國為0.21,英國為0.17,而印度也只有0.65。841新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更加強調更高效的資源利用率,這已經不是經濟成本的問題了。

資源說完了,我們再說人的方面。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人們對於人本身的關懷大多還局限於吃得飽穿得暖,而對於其他方面,似乎很缺少現代人的關心與關注。我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我1975年生),母親為了給我殺虱子842,直接把六六粉抹在棉褲裏面的針線縫裏,直接把六六粉撒在頭發裏,然後用塑料紙包上殺它843。我也曾數次聽我的同事劉朝輝844跟我們談起一件事情:小時頑皮,被父親追打,急竄到一個大池塘邊南瓜秧下,父親追來,站在塘岸上伸頭看了兩眼,看沒啥反映,轉身回家了。朝輝同志很感慨:他當初怎麽就不怕我掉塘裏淹死了呢?

類似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很普遍,但是現在卻不會再發生了,為什麽?就是因為隨著人們物質欲望的不斷滿足,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自身的更高層次的需要。具體化到經濟發展或經濟建設中,過去人們可以不顧生死,不要健康,為博取溫飽而艱苦奮鬥,而現在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為了經濟發展而需要付出的人本身的代價。

值嗎?在衡量物質財富的天平上,人的健康和安全的砝碼越來越重。

先說安全問題。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安全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上個世紀這個問題不可能沒有,但是遠沒有現在這樣越來越多地引發人們對於生命權的關注。有這樣一個統計:2005年,我國每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是0.7人,工礦商貿企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故事死亡人數是3.85人。845中國是一個富煤的國家,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最主要的能源,煤礦成為推動產煤地區GDP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大量存在的小煤礦由於管理不到位、安全技術裝備水平低等,造成的事故隱患也比較多,雖經多方治理,從2002年起這一數據在不斷下降,然而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講,仍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2006年,我國共發生2976次安全事故,死亡4746人,每百萬噸煤死亡率2.04人,而同期美國只有0.03人,南非只有0.13人。846

礦難

2003年的非典危機、2011年的溫州動車組事故,以及不斷發生的煤礦安全事故,不斷地推動人們去反思我們改革的最終目的,發展的最終目的。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搞建設、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並非不計代價”,“中國要發展,但不要帶血的GDP”。847

除了安全外就是健康問題,從鋪天蓋地的保健品、營養品、健身館等各種各樣的廣告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們對於健康問題的關注。發展中的健康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產社會財富過程中的健康問題,一是消費社會財富過程中的健康問題。

社會財富生產過程中的健康問題就是指我們通常所講的職業病。工作是需要體力、腦力消耗的,這是小問題,關鍵是任何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工作環境中的,農民會接觸農藥,工人會工作在噪音、粉塵裏,辦公室的白領也會受到久坐、電磁輻射的困擾。工作的意義是什麽?工作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勞動本身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勞動讓人們不健康,勞動還是人們的第一需要嗎?

社會財富消費過程中的健康問題,其實基本上就是吃的問題。三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胖還是人們希望的存在狀態,人們常說,“你看人家長得多好看呀!胖胖的,富態。”那個時候,“瘦猴”基本上是營養不良的代稱,人們也會從中判斷出此人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地位,二十年過去了,人們的觀念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現代中國,許多中國人開始為營養過剩帶來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身體健康問題而發愁了,這是中國在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後的人們所始料未及的。2002年,我國有近3億人超重和肥胖,全國18歲以上成年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而這個數據到了2010年就達到了32.1%和9.9%,848目前18歲以上居民中,高血壓的患病率為18.8%,人數有1.6億;糖尿病患病率為2.6%,人數有2000多萬;血脂異常的患病率為18.6%,人數有1.6億。849當然,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不僅僅只是熱量和營養的過剩,還有食物消費過程中的激素和各種食物添加劑所產生的健康安全問題,譬如速成雞產生的人們對身體健康影響的擔憂,譬如各種食品添加劑、甚至三聚氰胺、塑化劑等產生的人們對身體健康狀況的擔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