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的政權(第3/5頁)

孫中山於1911年10月中旬離開美國回國,到1911年12月25日才回到上海,為什麽走了這麽長時間?主要是他到英國、法國轉了一圈,想舉點外債,“以度艱難”,但是一無所獲。當他到上海後,“各界皆以巨款相期相問”,但是孫中山只有無奈地自嘲:“我沒有一文錢。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的精神!”417

在務實的張謇看來,“不知崖畔”的孫大炮,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難以解決現實的問題。不僅張謇這麽看,外國人也這麽看,孫中山多次向英美銀行協商借款,但都被拒絕,一筆錢也沒借到,致使府庫空虛,龐大的軍費開支無著落,連政府公務員的薪水都發不出。張謇後來跑去跟袁世凱幹了。

1917年,段祺瑞破壞約法,7月,孫中山決定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開展護法運動。然而這又要花錢,沒錢,海軍第一艦隊開不動,100多位議員南下不了,據說是上海的猶太房地產商哈同捐給了孫中山五麻袋鈔票,才使得他能夠率參眾兩院議員和海軍艦隊南下。非常國會召開了,軍政府成立了,海陸軍大元帥當上了,但還是沒錢。雖說謠傳孫中山此前曾得到過德國150萬銀元秘密捐贈,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維持軍政府的正常開銷,更別說護法了。

1912年5月25日,孫中山與澳門總督、主教、大律師、政府官員、知名人士等人於澳門陸軍俱樂部合照留念。

當時,廣東各項稅收,均為廣東督軍陳炳把持,他拒絕擔負“軍政府”和“非常國會”的經費。沒錢,孫中山許多政治和軍事上的籌劃無法落實,軍政府的工作無法正常運行。據說廖仲愷經常到掌管廣州財政的官僚的煙榻上去要錢,三番五次,矛盾日增,陸榮廷418為緩和矛盾,調莫榮新接任廣東督軍。莫榮新繼任後,繼續在財政上扼殺“軍政府”,不僅如此,還密令下屬殺了孫中山派往各地的招兵人員。孫中山生氣了,親自操炮,轟了莫榮新的觀音山督軍府。由於當時北京政府也正率領部隊向廣州進攻,莫榮新怕激化陸榮廷與孫中山的矛盾,兩面受敵,不敢還手,第二天跑到大元帥府向孫中山賠錯,但還是不給孫中山錢。孫中山終於給擠跑了,護法運動搞了一年不到就結束了。

被陸榮廷擠跑了的孫中山,革命動力不減,命令陳炯明發動對桂系的進攻,重建廣東護法軍政府。1921年6月,廣東軍政府發動粵桂戰爭,打敗桂系,統一廣西,陳炯明成了廣東的實力派人物。重新組織了軍政府的孫中山決意北伐,但是陳炯明有不同意見,他說,“連年用兵,將士疲勞,宜暫休養;餉械未足,宜事補充;且湘省方倡聯治,即議北出,宜先疏通;且南北議和草約經中山認可,已派代表征求江浙各省,宜得同意,不能突起用兵,自毀信義。”419條條在理、論證充分,但孫中山執意北伐,也只能勉強配合,但其後又發生了陳炯明“叛亂”的事。

陳炯明為什麽又把孫中山從廣州趕跑了?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還有經濟上的原因。當北伐開始後,孫中山苦於軍餉無著,跟陳炯明說:“吾北伐而勝,在事實上固不能回兩廣;北伐而敗,且尤無顏面回兩廣。兩廣請兄主持,但毋阻吾北伐及切實接濟餉械而已。”420也就是說要陳炯明解決最根本的錢的問題,當時廣東省一年的稅收是1600萬元,每年的支出需3200萬元,赤字達一倍,粵桂戰爭又用去了800萬,如再繼續北伐,錢由何出?陳炯明的壓力是很大的,雖是在如此壓力下,還是每月接濟了北伐軍軍餉50萬元。1922年2月21日,負責為北伐軍籌餉的粵軍參謀長鄧鏗在廣州火車站遇刺身亡。鄧鏗一死,北伐所需接濟不至,陳炯明和孫中山的矛盾爆發,孫中山撤了陳炯明的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內務部長等職,要陳炯明返回海豐家中休養。手下不幹了,駐桂粵軍總指揮葉舉,也是陳炯明的得力幹將,帶了50多個營,跑回廣州,炮轟孫中山總統府,公開叛變。

孫中山的一生都在為革命而努力,而他的一生也都為錢而頭疼。屢戰屢敗,缺錢是最重要的原因,而他的繼任者蔣介石在錢的方面比他成功多了。

正是陳炯明叛亂的過程中,在上海搞股票賺錢的蔣介石開始受到孫中山的信任,後來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

蔣介石是一個不差錢的領導,他的錢主要來自以下四個地方:

1.稅收。

在北伐之前,國民黨已經控制住了廣東和福建,這兩個省一個是中國開放最早的地區,一個是外國華僑最多的地區,相對於其他省份來講,是兩個較為富裕的地區。北伐之後,蔣介石占領了全國最富的江浙地區,有資料顯示,在南京的十年時期,政府從全國經濟的貿易和制造部門取得稅收中有近85%集中在上海地區,也就是說,中國最富裕的地區都被蔣介石把持了,這給他提供了比其他省份更為雄厚的稅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