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國民政府(第2/4頁)

北洋政府之後,就是國民政府了,全稱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雖然成立是在1925年,但是統一全國卻是在1928年,“轉退”台灣是1949年,統治中國大陸總共二十二年。與以前的政府不同,這不是一個君主專制政府,而是一個一黨專制政府,他們稱之為“黨國”,帶有很多現代民主的形式,但是保留著很多封建時代的遺跡,擦也擦不掉。

在整個中國歷史中,相對比較短的朝代,除武則天的“周”和王莽的“新”不算,第一個是秦朝,第二個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雖然時間上比秦朝稍長,但是秦朝所比不上的是,秦歷三世而亡,而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統治,只蔣介石一任,或者只能說是半任,後來跑到台灣又幹了二十六年。如果按《孟子》關於“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判斷,中華民國顯然比秦朝要顯得差勁。

中華民國的建立,孫中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中西方歷史的發展中,有兩組人出奇地相似,不知道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的偶然,亦或是現代人的附會。

第一組:孔子與柏拉圖。1.年代相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柏拉圖,約前427年—前347年;2.形象相似:柏拉圖,“自幼身體強壯,胸寬肩闊”,“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臂力過人,酒量超凡;3.經歷相似:早期都致力於政治,後曾外出遊歷,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但遭遇都不好,孔子“遑遑如喪家之犬”差點餓死,柏拉圖都被人當奴隸賣了。最後都回歸故裏,以講學著稱於世,並卓有成效,孔子有弟子賢七十二人,柏拉圖有亞裏士多德;4.在中西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同:都是繼往開來的思想大家,對後世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第二組就是列寧與孫中山。1.年代相當:孫中山,1866年—1925年,列寧,1870年—1924年,都是因病去世;2.身材相似:個都不高,但擅長演講,動員能力比較強;3.經歷相似: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革命;4.歷史地位相似:一個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革命導師和領袖”,一個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如果說康有為是一個業余的造反者的話,那麽孫中山就是一個“職業的革命家”,這種革命的覺悟是因為小時候聽多了太平天國故事的影響,還是受三合會(反清的黑社會組織)鄭士良的影響,不得而知。反正在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受到打擊,失望之余382,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他從上海跑到檀香山,組織興中會,要“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憑三寸不爛之舌,宣傳革命,遊說組織親朋好友捐資支持革命,並從此開始了他在外國不斷地籌錢到大陸策動起義的屢敗屢戰的歷程。

進入新世紀,各地革命風潮風起雲湧,各種革命組織如雨後春筍。1904年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組織了華興會,以“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為宗旨;蔡元培、陶成章383等在上海組織了光復會,以暗殺為手段。1905年8月20日,在孫中山的倡議下,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等在日本東京聯合組成同盟會,孫中山任總理,創辦《民報》,開始提出“三民主義”。

1911年,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事件,無籌劃、無領導的辛亥革命造成了革命發展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當時的孫中山正在美國一家中餐館裏當“企台”(端盤子),本不以為然,後收到黃興要求他回國的電報,說他可能要當總統。喜出望外的孫中山於12月下旬回國,隨即被17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光榮的革命工作做了才一個多月,就按約定讓位給了袁世凱。為了制約袁世凱,1912年8月,同盟會與其他4個小黨聯合組成國民黨,想通過“議會道路”實現“革命理想”。就在國民黨在國會中取得占壓倒性多數席位的重要關頭,準備出任內閣總理的宋教仁被暗殺了。於是孫中山就遊說南方各省起兵反袁,李烈鈞宣布江西獨立、黃興宣布江蘇獨立,隨後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湖南譚延闿、福建許崇智和孫道仁、四川熊克武、廣東陳炯明也宣布獨立,這就是國民黨歷史上的“二次革命”。但僅用一個多月,就被袁世凱的部隊鎮壓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被通緝,相繼逃亡日本。10月6日,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11月4日,袁世凱以“叛亂罪”下令解散國民黨,並驅逐國會內國民黨籍議員,國民黨四分五裂。

1914年7月,被通緝的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召集部分國民黨黨員成立中華革命黨,把武裝討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7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蘇、廣東、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後發動大小武裝起義40多次。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了,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通電全國,反對帝制,出兵討袁,其他各省也紛紛宣布獨立。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退位,到了6月份,只當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凱就給郁悶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