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權力(第4/5頁)

再如明朝張居正。1564年,40歲的張居正被首輔徐階推薦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在裕邸期間,“王甚貨之,邸中中宮亦無不善居正者”336。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崩,裕王朱載垕繼承皇位,是為明穆宗。1568年,朱翊鈞被立為太子,張居正為太子太傅,從此,“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337。沉湎酒色,縱欲過度的明穆宗在位六年,36歲就死了,10歲的明神宗朱翊鈞即位,48歲的張居正借助馮保的力量趕走了高拱,把持一切軍政大權十年。由於朱翊鈞年幼,帝師張居正對其嚴加管教,對皇權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尤其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費上,錙銖必較,寸步不讓。萬歷七年,神宗向戶部索求“十萬金”,以備光祿寺禦膳之用,張居正不同意,說,“目前支持已覺費力,脫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災,疆場意外之變,何以給之?”338為了“節用愛民”,他還要求神宗節省“一切無益之費”,最後連宮中的上元節燈火、花燈費也都被廢除了,更過分的是還將萬歷安排在晚上的課程也改到了白天,說是為了“節省燈燭”。專權自負的張居正不僅左右朝政,而且左右皇權,導致淳樸善良而又“教帝頗嚴”的慈聖皇太後在教育年幼的明神宗時,就經常拿張居正來嚇唬他。張居正的改革之所以能推行下去,跟他的專權有著直接的關系。

清朝的慈禧同樣是這樣一個權力異化的人物。1852年(鹹豐二年),18歲的葉赫那拉杏貞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成為鹹豐皇帝的“小妾”(維新派是這麽稱呼她的)。

1856年,慈禧21歲時,生皇長子載淳,當日晉懿妃,第二年晉懿貴妃。

1861年,慈禧27歲時,天天忙於聽戲和縱欲的鹹豐皇帝駕崩,6歲的皇子載淳繼位,是為同治皇帝,葉赫那拉杏貞以皇帝生母被尊為聖母皇太後;九月,在恭親王奕支持下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太後(慈安皇太後鈕祜祿氏、聖母皇太後葉赫那拉氏)聯合恭親王,殺肅順等八大臣,成功奪權,垂簾聽政。

1862年,慈禧28歲時,同治皇帝對聖母皇太後晉徽號“慈禧”。

1874年,慈禧40歲時,“專覓內城之私賣淫者取樂”的同治皇帝染“淫毒”駕崩,時年19歲,因其無嗣,遵皇太後之意,由4歲的載湉339繼位,即光緒皇帝。

1881年,慈禧47歲時,慈安皇太後鈕鈷祿氏病逝,慈禧專權。

1888年,慈禧54歲時,大婚後的光緒帝親政,慈禧“訓政”,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340

慈禧和光緒皇帝的後妃們,右一為隆裕皇後,左一為瑾妃

1894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原以為中國必勝,所以光緒帝主戰,慈禧太後也主戰。因有戰事,有人建議停止頤和園工程,移作軍費,慈禧太後非常生氣,說:“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341後來由於形勢日益緊張,慈禧不得不於八月二十六日宣布:“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342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於“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343,第二天,慈禧死。“天顏戚戚,常若不悅”的光緒終年38歲,而慈禧卻活了74歲。據說,慈禧死前說了這樣一段話:“以後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344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中國,通常的情況下,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無法超越的,當然這種權力是法理上的,是邏輯上的,而不是必然的,在皇帝個人能力較弱的情況下,中國會產生出超越於皇權之上的權力,這個權力沒有準確的定位,不是固定在某一個職位上,而是因時、因事、因人而變動。但是,一旦這某一異化的權力左右著皇權,它就成為中國的老大,替代皇權行使一切權力。當然這一超越皇權之上的權力,是比較脆弱的,一切不確定的因素都可能導致這一權力的消失,最終權力歸於皇帝。

大一統而皇權至上的中國,任何一項改革,必須得到一號人物的支持。無論是吳起、商鞅或是王安石,所有政治家的政治主張沒有一號人物的同意都是不可能影響到現實社會的,除非自己成為一號人物,如張居正。

戊戌變法,之所以失敗了,跟沒有得到中國一號人物的支持有著直接的關系。1898年,28歲的光緒皇帝名義上親政十年了,但是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當然這一現實狀況維新派也認識到了,本想借助袁世凱囚禁慈禧,改變這一態勢,卻被袁世凱出賣了,害得光緒自己從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整十年。